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中部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灵璧探索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全国各地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直接决定着本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的成效,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本地工业经济,所以县域工业经济是根本。“十四五”时期,县域工业处在重大发展机遇期,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新发展阶段,县域经济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发展格局和新产业趋势,按照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要求,抓住我国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把推动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郡县治则天下安,郡县富则天下富。县域连接着都市圈、城市群和乡村地区,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实践证明,坚实的产业基础是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凝聚人气,提升吸引力、承载力、辐射力,进而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增添高质量发展动能。近年来,安徽省灵璧县发挥全省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优势,大力发展以轴承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以“小轴承”转动实体经济“大产业”,激发县域经济“新动能”。为深入了解、系统总结灵璧县的有益探索、成果成效,为处在中西部地区、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相似发展问题的地方提供经验借鉴,人民智库课题组邀请相关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于2021年9月15日至16日赴灵璧县开展实地调研和专题座谈,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灵璧以“小轴承”带动县域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现实背景

积极响应高质量发展主题

宏观上,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进入新发展阶段,各级各地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主动融入高质量发展格局

中观上,党中央、国务院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安徽全域被纳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灵璧县隶属于安徽省北部的宿州市,位于淮海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核心区域,北倚中原城市群,南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拥有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和本省发展机械制造的产业优势。同时,县委领导班子也高度重视以国家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契机,以建设“两县两区一基地”(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样板县、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示范县、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区、省际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先行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为目标,加快构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微观上,灵璧县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工业发展的基础弱、底子薄,制约了灵璧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传统的农业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在脱贫摘帽后,如何摆脱路径依赖,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灵璧面前的一张“考卷”。县委县政府多方考察、探寻,起初以轻纺服装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为支柱产业,但带动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推动县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后经过科学论证,确立“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理念,在重点产业选择中使用大数据挖掘法、两阶段遴选法以及长三角产业迁徙的方法,县委县政府最终选择轴承产业作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探索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灵璧以“小轴承”带动县域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举措

近年,灵璧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超前谋划,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战略机遇,将轴承产业作为县域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小切口”,打好政府“招商牌”,做好企业“服务员”,做细产业链、教育链、党建链,融入上千亿元的轴承“大市场”,开创了县域工业经济创新发展“大格局”。

超前谋划布局,抢抓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先机

为抢抓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的发展机遇,灵璧审慎研判论证,重视挖掘乡贤资源,结合机电制造基础,决定以轴承产业为引擎,加速县域机电制造首位产业发展。一是主动“走出去”,及时掌握轴承企业转移动向。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同志主动前往银川、临清、宁波等轴承产业集聚区调研考察,掌握集聚区和企业发展状况;组团参加轴承展览会、展销会、企业家年会;组队进行“驻点招商”“精准招商”。二是积极“引进来”,多种途径招揽轴承龙头企业。仅2020年就向国内轴承龙头企业发放邀请函2000余份,将优惠政策、产业链布局、入驻企业发展情况进行充分推介。同时,对已落地企业倍加珍惜,将服务好现有企业、树立良好口碑、推动现有企业发展壮大作为推动全县招商引资可持续的根本之举,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运营。三是管理服务“早介入”,部门联动提高企业建设效率。在县委统筹下,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与城乡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对一些政策要求、硬性规定必须做的环节及早介入,避免企业建成后再去监管、再去整改,提高企业入驻、投产效率。

完善顶层设计,细化支持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着眼人和产业、人和城市、产业和城市的协同发展关系,兼顾环境约束、城镇格局、城市功能,灵璧高标准推进轴承产业园的顶层规划设计。一是明确产业园区的阶段发展规划。邀请洛阳轴承研究所专家参与编制《灵璧县百亿级轴承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高水平建设轴承产业园。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科技产业园这一主题,将轴承产业园分四期建设。其中一期、二期含标准化厂房9栋及宿舍楼、办公楼等,三期重点建设轴承研发中心,四期围绕科创中心项目建设轴承广场、交易中心、商业集中区。从标准化厂房、办公楼、宿舍楼等基础设施到轴承研发中心、轴承交易中心、轴承商业集中区,逐步推进产业阶段布局。二是细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在编制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基础上,印发《灵璧县加快轴承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意见》等多项促进轴承产业发展的意见措施,在固定资产投资、厂房租赁、融资担保、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完善从项目落户到企业投产的“全周期”“流水线”“保姆式”支持保障措施,增强企业在灵璧扎根发展的信心。三是强化产业支持政策的落地能力。树立“倒排工期”的紧迫意识,在招工用工、项目用地、供电供气方面强化扶持力度,避免企业因“等一等”变“凉一凉”,确保企业入驻就能投产;构建部门联动、无缝对接的组织形式,县委县政府主抓,轴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发改、人社、住建等部门各司其职,提高扶持政策的落地效率。

坚持问题导向,党政领导干部主动担当作为谋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为实现轴承产业集聚发展,县委班子成员主动担当作为,关心企业家“急难愁盼”的问题,着力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中梗阻”。一是抓龙头、建链条,创新解决企业招引难。发挥乡贤资源、企业家群体、产业协会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灵活方式主动“招大引强”,签约引进上中下游企业30余家,逐步形成专业分工明确、配套能力完善的产业链条。二是稳存量、优增量,创新解决企业用工难。存量上,保障企业“水电气”“吃住行”基础配套,关心员工医疗、教育、娱乐等问题,注重留心留人;增量上,在灵璧高职学校开设“轴承班”,为轴承企业进行订单式技术培训,坚持靶向引才、订单育才、精准用才,通过“校企共育”促进“产教融合”,满足企业用人用才需求。三是设基金、扩渠道,创新解决企业融资难。基本保证每周开一次融资担保项目评审会,为受疫情影响的各大企业加大融资、担保力度;设立轴承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专项支持轴承企业融资贷款、防控担保业务风险。四是建中心、强服务,创新解决企业办事难。坚持“两个为本”——配套项目的谋划要以企业为本、以员工为本,主动反思行政审批事项环节不优、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实行“五个一”工作法,对一个招商引资项目,落实一名包保领导、一个牵头单位、一套服务专班,坚决一抓到底;成立推进轴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轴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招聘专技人才,专门服务产业发展。

优化产业链条,增强上中下游企业集群发展效应

围绕轴承产业研发、生产、销售,灵璧县委县政府对轴承产业上中下游进行通盘考虑,紧扣“精准”二字,打出一套建链、补链、强链的组合拳。首先,抓好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以头雁先飞促群雁齐追。紧盯首位产业,在全国范围内靶向寻找轴承产业龙头企业、引擎项目,并积极引进。其次,强化上下游配套企业支撑,扩大产业集群发展效应。灵璧务实、高效的营商环境和配套服务,在龙头企业中形成了良好口碑,通过龙头企业“以商引商”“以商带商”进一步扩大轴承产业发展“朋友圈”;发挥轴承协会对外沟通联系作用,通过“以商会商”“精准招商”,大力引进能够延链、补链、强链的上下游企业。再次,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撑力度,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灵璧设立科研基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年度专项资金,出台“科技创新奖励”等优惠政策,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加强与洛阳轴承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等机构的合作,构建“产学研检”一体化产业体系,不断将前沿科技转化为企业“专精特新”拳头产品,进一步增强集成创新力和产业链韧性。

强化党的领导,尊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

在产业发展中强化党的领导,可以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好发展。一方面,灵璧探索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2021年5月,灵璧轴承产业园成立联合支部,支部覆盖甬灵达管业、久研轴承、宿州四联机械三家企业,由企业家担任支部书记,把党的组织体系延伸到产业链条的多个生产环节,串联起轴承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发挥党组织在密切企业互动协作中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灵璧关注民营企业家成长,对企业家群体给予充分信任。鼓励优秀企业家代表担任“两代表一委员”,为民营企业家在灵璧安家落户、扎根发展提供应有支持,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浓厚氛围。调研发现,在灵璧投资的江浙轴承企业家在灵璧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乐于向当地干部表达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敢于“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在政商良性互动中满腔热情深耕奉献“第二故乡”。

灵璧以“小轴承”带动县域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成效

发展效益效率显著,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

近年来,灵璧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工业强县战略放在首位,统筹做好传统企业技改、规模企业扩张和小微企业升规,不断扩大企业总体规模,县域工业总体效益逐渐提高。从企业规模来看,该县2020年制造业产值增长12.5%,被安徽省推进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全县战略性新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21家、23家。以轴承为例,灵璧已初步建成以经济开发区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轴承产业集群。2018年以来,轴承产业从无到有、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基本形成以轴承钢、轴承套圈、保持架、热处理、轴承组装等专业化分工明确、配套能力强的完整产业链条,2020年成功获批安徽省灵璧县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从工业结构来看,“十三五”时期,工业强县“1525”技改计划有序推进,技改投资年均增长31.6%,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持续加深,工业结构明显优化,规模工作中高能耗、低附加值企业比重明显下降,以轴承生产加工、纳米研磨、生物基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比重迅速跃升,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020年灵璧经济开发区完成经营(销售)收入75.7亿元,同比增长45%;发明专利授权量155个、同比增长36%。从工业效益来看,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税收完成1.59亿元,增长47.2%。2021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64.3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全市第一。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带动教育、就业,增强了产业发展服务县域经济社会的水平

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企业坚守实业、做强主业,推进工业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灵璧县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尤其是全力以赴地发展以轴承为重点的机电制造首位产业,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灵璧的教育、就业,为灵璧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一是轴承产业的发展带动职业教育发展。产业发展需要专业技术工人,灵璧县积极响应经济发展战略,设立轴承专业班,为轴承产业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与合肥工作大学机械学院的合作,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二是轴承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的就业。一方面,轴承产业的发展吸引力一大批灵璧籍的轴承产业工人返乡就业,使得在外的“打工人”回乡“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也为大批当地人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使得当地人的工资收入不断增加。三是增强了产业发展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轴承产业的集聚发展,推动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县级财政和税收不断增加,为政府更好地为当地民众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来源。

政商“亲”“清”关系更加紧密,干群(企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灵璧县委县政府坚持讲诚信、守承诺,制定系列帮扶、纾困、惠企政策,给予企业家充分的政治信任和人文关怀,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不断赢得了企业家的口碑。一是企业家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县委县政府紧扣“精准”二字,在企业用工、企业融资、发展配套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家创新干事的支持。使得民营企业家敢于在灵璧投资、愿意在灵璧作为,企业家在灵璧的干事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二是政商“亲”“清”关系更加紧密。县委县政府每年对为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给予表彰和一次性奖励,组织重点企业法人代表到先进企业考察学习、到高等院校参加专题培训,用优秀企业家激励制度和企业家培训计划吸引全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扎根”灵璧,用制度为民营企业家干事创新“赋能”。三是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县委县政府通过召开为企业解决问题的政府部门务实会议,与企业家交谈、沟通,全面了解企业发展难题,使得政府和企业之间、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之间以及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更加和谐、更加融洽,构建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灵璧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灵璧如何立足自身实际,解决好用地能耗融资问题、产业发展可持续性、区域品牌打造和市场开辟以及管理创新等中部县域发展可能会面临的共性问题,为新时代中部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议题。

坚持系统谋划、广泛调研,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

要实现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发挥县级政府的主观能动性,坚持系统谋划、广泛调研,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的提档升级。一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县域经济要发展,必须将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优势,与国家、区域、地方的发展战略实现同频共振。坚持系统谋划、科学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与重点。由此选准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县域工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服务制度和营商环境。二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发展要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链的形成规律,充分发挥县域的资源和地域空间以及产业基础等优势,深度调研先进地区的工业园区和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质县域经济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多产业矩阵协同、主体间优势互补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通过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搭建企业间互助交流对接平台、加强对核心配套企业的扶持,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企业。依托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或链主企业,持续延链、拓链、强链,形成产业集群,进而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动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多元参与、深度融合,探索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机制

中部地区要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创新需要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创立完备的体制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发展体系,探索以提高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不断增强县域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导向,推进县域职业教育扩容提质。紧密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的人才需求,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潮流,打造一批规模、质量与特色兼具的职业院校。出台职业人才引进与奖励措施、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形式,推动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社会有机融合。二是以企业公共性需求为牵引,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平台。政府要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协同创新,利用知识的外溢效应和资源创新的转化分享,切实发挥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共同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与育成、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型科技研发与公共服务平台。县域下好先手棋,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完善产业创新创业的孵化服务链条;同时,积极运用优质产业和优质项目吸引人才入驻,通过创新创业人才的聚集为县域工业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为创新人才提供便捷舒适的发展环境。由此以多元主体参与、深度融合创新的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坚持创新创造、主动作为,积极妥善应对中部县域产业发展共性问题

目前,中部县域正在加大引资力度,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资源助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并在起步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与此同时,中部县域产业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财政资金短缺、工业园区知名度低等许多共性的难题,对县域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要突破中部县域产业发展的瓶颈,需要地方政府主动作为,寻找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一是健全县域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创新生态。县域要构建符合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的推进机制,强化组织协调、要素支撑、资金保障,完善制度环境,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以此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二是重视解决产业转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在工业用地供给上,县域可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有差别的供地。在资金方面,扩增特色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撬动资源要素向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在能耗分配上,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区要研究解决能耗指标与承接产业的匹配问题,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比例。在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集群的基础设施、服务管理等配套环境,同时,加快本地产业的培育接续,形成可持续的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和服务链。

【课题组成员:陆维福、贾晓芬、刘明、冯一帆】

责编:程静静/美编:王嘉骐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