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的转移与承接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作为长三角的边缘落后地区,安徽省灵璧县承接轴承产业转移的做法和经验,值得许多后发地区借鉴和思考。
后发地区如何实现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破局
灵璧县位于淮北平原,2017年以前,该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皖北人口大县、传统农业大县,没有工业基础。但是,近三年灵璧县取得了突破性的工业发展,一跃成为以轴承工业为专业特色的产业集聚区,目前已有轴承企业及其关联配套企业30余家,正在形成以轴承钢、轴承套圈、保持架、热处理、轴承组装等专业化分工明确、配套能力强的完整产业链条,并被安徽省授予“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一是立足市场,探索规律。基于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以及传统农业大县的区情特点,灵璧曾先后探索以劳动密集型的轻纺服装作为主导产业和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首位产业的路子,但因前者带动作用不足、后者缺少地域特色,都未能发展起来。那么,灵璧县为什么选择轴承产业作为强县的战略思路?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从发展战略层面看,轴承被称作“机械行业的食粮”,市场空间广阔,以重工业带动轻工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要打破目前高端轴承被国外长期垄断的格局,未来轴承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从区域发展路径看,在传统的轴承产业集聚地长三角地区,大量的轴承产业正处于产能升级调整的窗口期。灵璧县经过县委县政府不懈探索和大量调研论证,找到了“轴承”这个看似小产品但实质是市场需求大、带动力强的大产业,对于县域经济来讲,正是需要这样的产业思维;要在“专精特新”上做文章,突出产业特色,专注于某一两个领域,久久为功。
二是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灵璧县发展轴承产业也是机遇造就、时代造就。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进博会”上宣布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发达地区的苏浙沪正处于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调整过程中,而经济欠发达又同属长三角成员的安徽省则成为产业转移最近的目的地,长三角一体化规划明确把皖北地区列为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灵璧县抢抓机遇,适时提出打造新型轴承产业集聚基地的决定,并抓紧编制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一系列支持轴承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灵璧县百亿级轴承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灵璧县加快轴承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积极打造最优政策环境。同时,组织专班赴浙江传统轴承产业集聚地招商。由于土地成本升高,发展空间受限,浙江的轴承企业正在考虑向外转移,经过考察论证,灵璧成为他们转移轴承产业的理想之地。
三是高标准筑巢,高质量发展。灵璧县深谙“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道理,他们在硬环境建设上向苏浙沪等周边先进地区看齐,力争达到一流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比如,已建成的轴承产业园,具有标准化厂房、办公楼、宿舍楼、轴承研发中心等完善的设施,正在建设的轴承产业园四期,重点打造科创中心项目,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的智能化、标准化厂房针对轴承企业普遍反映在当地采购不到相关零部件、外地采购又增加企业物流成本的情况,灵璧在后续建设中专门规划建设轴承交易市场和轴承零配件交易中心。另外,在软环境建设上,灵璧县委县政府为了亲商安商,一把手经常自掏腰包请企业家吃饭,了解他们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诉求;重视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建立“亲”“清”的政商关系;由于得到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和领导的亲切关怀,一些企业家把家眷都带来灵璧定居。可以说,这些做法对于灵璧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定会产生巨大作用。
“十四五”时期,灵璧县的轴承产业将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是依托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平台,培育轴承专业市场,开拓海外市场,构建功能配套完备的现代化轴承产业集群发展体系。从这些规划思路方案看,可以说一个曾经的贫困县找到了产业发展的正确路径和抓手,有理由相信,通过这些高质量的谋划建设,后发地区一定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需要重视解决后发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后发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又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重视研究解决。
工业用地的有效供给问题。目前一些地方反映,招商引资项目由于没有土地指标而落不了地,特别是县域一级每年由上级下达的工业用地指标很有限,造成产业大项目进不来,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县域发展工业要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来实行有差别的供地政策,对于主要承担生态涵养功能的县不适宜提供工业用地;而对于地处城市化地区的县域,应当根据区域产业布局提供相应的工业用地指标,特别是对于像灵璧这样已批准设立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县域,应当及时保障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
能耗指标的配给与转移问题。避免污染转移一直是产业转移关注的重点,通过项目审批和环境评价从制度上对污染严重的迁移企业有效管控。现在产业承接地遇到的新问题是,由于能耗指标的限制,只要发生能耗的产业都可能由于能耗指标的不足或削减而难以落地。以灵璧县承接的轴承产业为例,尽管轴承产业不属于污染型产业,但由于机械动力要用电,就需要获取电耗指标。灵璧过去几乎没有工业,工业用电量较少,因而电耗指标也相应较少,如果按照灵璧县规划,要在“十四五”时期形成百亿轴承产业集群,需要增加的能耗必然会有很大增长。因此,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区必须研究解决能耗指标与承接产业的匹配问题,比如考虑将转移企业的能耗指标带到转入区。
承接产业转移的根植性问题。产业转移的动因,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即成本驱动型转移(主要由于用工用地成本上升而发生的产业转移)、资源驱动型转移(为了靠近资源产地而发生的产业转移)、市场驱动型转移(为了接近市场而发生的产业转移),另外还有环保驱动型转移(由于环保约束而被迫发生的产业转移)。这些类型的转移都有可能随着承接地的条件变化而再次转移,比如,浙江轴承产业转出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用地价格上升,企业难以承受高租金而选择土地更为便宜的灵璧,而一旦灵璧标准厂房的租金优惠期到了,有可能会发生企业向其他低租金的地方再次转移的情形。增强转移企业的根植性的措施,一方面是完善产业的配套环境,建立产业集群的地方网络,以环境留企;另一方面就是加快本地产业的培育接续,形成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本文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蔡圣楠/美编:王嘉骐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