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基层治理要突出系统性

【摘要】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集聚点,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重大工程,需要以系统思维来统筹推进,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统筹兼顾、坚持科技支撑,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系统思维 基层治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得到长足进步和明显跃升,尤其是经过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抢险救灾考验等,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当前,党的执政环境和历史任务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深刻变革,基层治理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基层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一些地方一些部门职能权责不对等,出现“小马拉大车”现象;一些干部能力水平与新时代基层治理要求有差距;基层治理运用现代科技的水平不高等。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在人民幸福安康、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党的事业持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中的功能定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推进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着力强基固本,让风险在第一线化解,矛盾在最末端解决,共识在最基层凝聚,由“基层善治”实现“大国之治”。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基层治理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深入推进基层治理的最大动力源。中国的基层治理,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就是党的领导与基层治理的有机统一。提升基层治理效果,关键在于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基层治理,就是要善于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着力推进基层治理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法治化、系统化、常态化。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实践中,使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工作有机衔接、良性互动,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充分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根本内容和要求,但需要指出的是,党建引领不能泛化,党领导一切不是党包办一切,更不是“党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一种工作机制,主要是指通过基层党组织将条块资源整合、形成合力,解决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单位调动不了资源的问题。党要集中力量抓方向、议大事、作决策、管全局,对基层治理创新的各个方面全面领导、全面负责,发挥党的政治引领、资源整合和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要是以区域化大党建、全域党建的形式,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调、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切实形成党委领导、权责明晰、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基层治理架构。充分整合各领域、各行业党建资源,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凝聚起强大组织力、战斗力、影响力,做实基层治理“主心骨”“压舱石”“定盘星”,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横向上把相关职能部门和人民团体纳入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实现“一体运行”。在落实上坚持条块结合,做到“纵横交织”,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人民至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及时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目标是人民满意,基层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同群众协商、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把社会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基层治理中,党员干部要心怀为民理念,让人民群众满意,无论作决策还是抓工作、促落实,都要体现宗旨意识、人民立场,都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基层治理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积极构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加强居委会、村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群众自治组织和企业规范化建设,完善新形势下基层治理动员参与机制。制定村级组织履责事项清单制度,明确基层自治组织工作职责及流程,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增能。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应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凝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方面的作用。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培育公益性、专业性社区社会组织,激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

坚持统筹兼顾,构建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治理格局

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统筹兼顾。在实际工作中,各个单位、部门往往会把落实本系统的工作目标作为首要任务,但有时存在多个部门从上至下布置工作、多个目标重叠、考核评价取向时有冲突等情况,导致上头“神仙打架”,下头“左右为难”。治理不同于管理,治理具有多元主体参与、互动协商、利益调和、系统持续的特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具有很强的跨部门、跨层级、跨条块属性,需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通过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群众参与,形成合力,既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与动力,最大限度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有效维护社会秩序,达到最佳治理效果。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规范治理之“要”。街道和乡镇处于基层治理的第一线,离群众最近,能够直接倾听群众呼声、准确把握群众关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单元。因此,基层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街道、社区。通过建立健全各级基层治理领导体制机制,推动解决基层问题,协调整合部门资源,齐抓共管,推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二是完善保障机制,夯实治理之“基”。通过强力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推动落实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和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对基层治理人才的培养使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实现岗位留人、待遇留人。加大工作经费、服务经费等投入,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三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激活治理之“力”。当前,我国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呈现出跨行业性、跨地域性、既关联又复杂的特征。单纯依靠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力量,难以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最大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反映主体维度,通过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组织协调,回答基层治理依靠谁的问题。“共治”反映机制维度,通过民主协商、法治保障、科技支撑探索“硬治理”与“软治理”结合,“智治理”与“善治理”兼具,“精治理”与“微治理”相融,回答基层治理怎么办的问题。“共享”反映价值维度,指通过基层治理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人人幸福安康的目标,回答基层治理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把活力和秩序作为根本目标、把民主和法治作为根本方式、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和当前社会实际。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矛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效能。

四是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维护社会之“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建立起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自治为基,反映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特征。法治为核,反映全面依法治国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上的保障作用。建立健全依法治理机制,发挥法治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基层治理,运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瓶颈,运用法治手段化解治理风险,以积极优质的基层治理成效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通过立法程序将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建章立制不断固化改革创新成果。基层治理是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最要紧的是抓常抓长、久久为功,最忌讳的是“一阵风”“拉抽屉”,这就需要将建章立制贯穿改革创新始终。在推动更高水平良法善治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愈加重视法治、运用法治,把依法治理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制度保障,充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德治为要,反映涵育基层民众美德善行,推动基层社会和谐有序运转。“共建共治共享”激发活力,“自治法治德治”维护秩序,有助于加快形成活力与秩序同频,发展与治理共振的善治格局。

坚持科技支撑,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

科技支撑是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以高智能及时有效解决广大群众身边的难题和需求,用现代信息科技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从做好顶层设计、整合数据资源、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入手,加快促进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深度嵌入基层治理,构建精细化服务感知、精准化风险识别、网络状行动协作的交互式智慧治理平台。推动基层治理的便捷性、包容性、安全性和友好性,提供线上线下互通互联的多样化服务渠道,节省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能。

积极建立数字化基层治理新渠道,推动形成社会各方开放共治、联动融合的新格局,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提供多样的数字化参与途径。积极构建数字化基层治理新生态,推进智能治理技术建设,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治理模式。积极研究网络基层治理新手段,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全力维护网络社会安全,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建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科学决策和基层治理的机制,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基层治理精准化,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和基层治理模式创新。针对基层治理存在的信息碎片化、条块化等问题,可以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努力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实现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新需求、新期待。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系统思维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续写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奇迹的基本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感谢中央政研室党建局副局长易海云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责编/赵橙涔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谢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