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起跳,灵活舒展,稳稳落地!2月1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举行,中国选手齐广璞夺得冠军。这位身经百战的冬奥“四朝元老”,终于圆了奥运金牌梦。
云顶滑雪公园承担着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等比赛,是本届冬奥会产生金牌数量最多的场馆。公园雪道面积大、需要的雪量多,为满足造雪用水,公园先后建设了蓄水池和雪融水收集池,实现对赛区内自然降水的有效收集和循环利用。同时采用符合最高环保标准、更高效节水的智能化造雪系统,造雪每立方米可节水20%左右。
“绿色办奥”,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申办、筹办、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奥运会,也是积极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奥运会。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备及举办过程中将“绿色办奥”理念贯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打造一届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冬奥盛会。
从场馆设计到基础设施建设,从能源供应到生活服务,“绿色办奥”理念贯穿冬奥筹备举办全过程
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上演。中国选手谷爱凌在万众瞩目中踏雪飞天,完美发挥,成功夺得金牌。作为决赛场地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也给国内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老旧工业厂房变身现代化冰场,冷却塔与奥运五环标志交相辉映,冬奥促成了首钢园区的华丽转身。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北京冬奥会首个投入使用的新建竞赛场馆,和它一样,本届冬奥会所有新建场馆均采用高标准的绿色设计和施工工艺,在场馆建设中坚持“建筑节能、建筑节地、建筑节水、建筑节材,保护环境”,所有新建场馆均取得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改造场馆也通过改造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生态修复工程也是冬奥场馆建设的亮点。作为在森林环境中建设的赛区,延庆赛区坚持场馆建设和生态修复同步进行,施工团队采取“工程避让、工程减缓、工程补偿”等方式,将施工表面的原生土全部收集,建设完工后全部原土覆盖,并根据每棵树受到的不同影响,“一对一”定制保护方案。历时六年,延庆赛区动植物保护、生态安全等214万平方米以及新增的2.3万平方米生态修复工程全部完成,物种多样性维持在较高水平。
大巴车排的“尾气”只有水?赛时这些天,在延庆和张家口赛区,人们不时看到氢燃料客车在路上驶过。这种客车依靠氢燃料电池电堆中的氢气与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续航里程达630公里,能实现零下30摄氏度低温启动。与传统的化石能源车相比,每行驶100公里,可减少约70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在北京冬奥会筹备期与赛时,3个赛区场馆通勤最大限度应用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据统计,本次冬奥会赛事交通服务用车中,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84%,为历届冬奥会最高。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使用以上车辆预计将减排约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
在电力能源供应方面,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的39个场馆,全部实现了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赛期将全部使用由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而来的绿色电能,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
与此同时,北京冬奥组委还积极向全社会推广可持续理念。在2020年7月2日第8个全国低碳日,“低碳冬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其可以记录用户日常生活中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低碳行为轨迹,通过碳普惠方式,鼓励和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低碳冬奥贡献力量。
从理念到行动,从场馆设计、基础设施到能源供应、生活服务,中国“绿色办奥”的努力,折射出自身绿色发展成就,受到国际社会高度称赞。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近日表示,北京冬奥组委采取了多项举措,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兑现了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承诺。在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眼中,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最绿色”的奥运会。
“北京冬奥会的绿色理念,有中国意义也有世界意义。”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副主任杜少中说,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大国担当,也为绿色奥运贡献了中国样本和中国智慧。
借助科技创新实现一个个“首次”,低碳环保背后是坚实的技术支撑
2月12日,在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决赛上,中国选手高亭宇夺得冠军,34秒32的成绩也打破了该项目的奥运会纪录。
从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开赛至13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共举行了8项赛事,其中7项赛事的夺冠成绩打破奥运会纪录。频频刷新的速度,让观众们不禁赞叹:北京冬奥会为世界运动员打造了一块“最快的冰”!
“最快的冰”不仅意味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背后也有坚实的技术支撑。国家速滑馆特别采用全冰面设计,1.2万平方米的冰面创下了亚洲之最。为了建造这块独一无二的冰面,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国家速滑馆智慧场馆建设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支持下,“冰丝带”建设者创新性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使“冰丝带”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个使用该项技术的速滑馆。
“这项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同时也是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国家速滑馆总工程师李久林介绍,二氧化碳制冷剂是环保性和安全性最佳的自然冷媒,其ODP(破坏臭氧层潜能值)为0,GWP(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并且无异味、不可燃、不助燃,是可持续性最好的冷媒之一。与传统制冷系统相比,能效提升20%以上。
由于首都体育馆同时承办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个项目,两者对冰层厚度和冰面温度有不同的严格要求,需要根据赛程不断进行两块冰的快速转换。建设团队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制冰温度均匀的特点,结合精准控制系统和线性降温策略,实现2小时内的快速、高效冰面转换,大幅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在距离张家口赛区约60公里的张北坝上草原,北风劲吹,连绵起伏的山脊上,数不清的白色“大风车”——风力发电机不停转动。日光照耀下,一排排太阳能光伏发电板熠熠生辉。
张北所在的坝上地区风力和日照资源丰富,为了将张北地区的绿色清洁电能引入北京,我国新建张北±500kv柔性直流电网工程。该工程是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也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工程。工程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均为国际首创,创下12项世界第一。
“要让绿电供得上、送得出、用得好。”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冬奥办副主任雷为民介绍,目前,崇礼冬奥核心区已形成500千伏多路通道、220千伏双环网、110千伏双链式、10千伏“双环网+双辐射”电网结构,综合电网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源源不断的绿电供应,不仅满足冬奥场馆的照明、运行和交通等用电需求,还可每年向北京等地输送清洁电量约225亿千瓦时。据测算,从2019年6月第一笔绿色电力交易开始,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3个赛区的场馆预计共使用4亿千瓦时绿电,可以减少燃烧12.8万吨的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自主创新科技为绿色办奥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认为,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我国不断加快节能减排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和推广,将为今后持续推进“双碳”战略积累有益经验。
有效破解奥运遗产传承难题,赛后合理规划利用助力国家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
回顾往届奥运会,奥运场馆由于体量大、运营维护成本高,赛后如何合理规划利用成为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公开资料显示,为举办东京奥运会,当地政府投入约1400亿日元对6个永久性比赛场馆重新整修。但奥运会后,东京水上运动中心等5处场馆年度赤字规模或将达到11亿日元左右。2012年伦敦奥运会场馆赛后也进行了大规模“瘦身”,主场馆“伦敦碗”的8万多个座位缩减了三分之一,游泳中心座位数更是从1.75万个缩减至2500个。
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北京冬奥组委在筹办伊始便高度重视遗产工作,超前谋划赛后传承问题,将可持续理念贯穿全程。
作为第一个“双奥城市”,北京积极探索奥运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方案,6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遗产成为“双奥场馆”。从国家体育场“鸟巢”举办冬奥会开、闭幕式,到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直接变身“冰立方”,再到国家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变成“冰球馆”,多个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华丽转身,实现了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最大程度使用了2008年的场馆遗产。”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介绍,在场馆使用的同时,还有土地遗产如北京冬奥村、主媒体中心等,所用土地均为2008年时预留。城市基础设施方面也实现了大量遗产利用,如地铁8号线和10号线,以及相应的变配电设施、自来水厂等,都为冬奥会提供切实保障。
春节假期,延庆当地的万科石京龙滑雪场和八达岭滑雪场内人声鼎沸,许多游客趁着假期来到这里,纵情在雪上飞驰。假日7天,两座滑雪场共接待滑雪游客近1.5万人次。
位于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承担着冬奥会男子和女子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等滑雪项目的比赛。在冬奥会结束后,这片场地依然能够发挥巨大的功能。据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后将被永久保留,进行四季运营。雪季将继续举办高山滑雪赛事,为专业滑雪队提供训练场地,并向滑雪技能高级别大众爱好者开放。非雪季时期作为山地观光和户外运动场所,可以进行山地越野跑、自行车、滑索、攀岩等活动。
“我们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赛后利用问题,所有新建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方式,并制定了场馆赛后利用计划。”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说。
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显示,赛后,国家速滑馆将成为国际滑联卓越中心,常年举办各种冰上赛事,广泛开展群众冰雪运动;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继续作为比赛场地,用于承接和举办各类高级别相关赛事,同时兼顾大众休闲体验,方便群众在专业安全保障情况下体验雪车雪橇项目。而非竞赛场馆如北京冬奥村,赛后将转变为人才公寓,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赛后利用的不仅仅是场馆。延庆、张家口赛区依托冬奥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已然初具规模。“场馆的赛后利用要融入地区发展,从整体上去谋划、推进。”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表示,将积极推动3个赛区利用场馆、冰雪运动资源进行联动发展,借助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快速交通线,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带动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冬奥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以及持久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