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 刘志彪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党中央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下,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而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和所采取的积极措施,也是新发展阶段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的新内容。加快推进这项工作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更需要国家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的转型来支持。
产业政策及其实施方式的转型,是政府管理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如要从过去鼓励企业做大,转向鼓励企业做细、做精、做深,在细分行业中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全球竞争力。显然这需要改变“唯大才美”的传统思想和激励制度,树立“小的是美好的”的观念和审美意识,建立各种有利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组织和制度支持体系。对于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来说,要想办法做“小池塘里面的大青蛙”,这些行业的规模不会很大,它们的市场容量往往是有限的,但是企业要在这个行业中占有比较高的份额,要有强大的竞争力。
那么,产业政策在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该如何发力?
第一,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主导型的产业政策,要积极推进实行产业链的“链长制”。“链长制”不是要地方政府去管理产业链上的企业决策和行为,而是要其聚焦产业链,通过做好产业链发展规划、产业链支持政策、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共性技术支撑平台、产业链招商队伍、产业链分工责任机制等工作,实现固链强链创链紧链。在中国,由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当链长,协调链主组织产业链“卡脖子”环节的技术攻关,解决其在特殊时期的稳定性、安全性的问题尤为重要,所以现阶段还是要发挥链长和链主的双重作用。
第二,要在尊重市场基础上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依据建设自主安全高效产业链的原则,从需求侧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发展有三方面的支撑要素,一是技术要素支撑,二是市场的支撑,三是制度或管理的支撑。现在许多地方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偏重于供给侧的技术攻关,弱于市场侧的支持。在实践中,下游企业往往怕承担风险而不敢使用上游创新企业的创新产品。在企业招标中,一些招标企业设置如“使用量、使用单位的数量”等要求,排斥国内具有“首台套”特征的创新产品。因此,产业政策对国产替代品,要有容错机制的设计,允许国内产品有暂时的微小的缺陷。总之,产业政策不仅要支持产品创新周期中前半段的技术创新,还要支持后半段的市场创新。
第三,要高度重视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产业链支持体系的建设。当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方式,主要是财政补贴、土地厂房使用或租赁补贴、人才补贴等。政府的产业政策要改变支持方式,从简单的财政补贴改为产业链支持,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造产业链生态环境。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次性奖励或补贴只能支持一时,而产业链生态环境可以为其提供成长的肥沃土壤。建立产业链支持体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与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产业联系;二是政府出面,依据产业链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资金池”机制,以解决中小企业因抵押资产不足而导致的金融抑制的困难;三是在条件比较优异的地方,政府可以出面建设适合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产业集群。江苏和浙江的实践经验表明,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集群,相当于政府“筑巢引凤”,可以自动地吸引许多大中型企业前来合作或配套。在未来全球产业链集群的分工趋势下,这种措施更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和竞争的特点。
第四,要界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现代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中的角色、地位和功能,发挥其互补性作用。国有企业比较适合在产业链中当链主,它们大多处于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部门,有足够的规模和研发资金,在国家的要求下,也有足够的外来压力和晋升驱动的动力。根据国有企业的这些特性,它比较适合于做那种具有连续性的、累积性特点的产业创新活动,也就是需要长期投入、有一定积累基础的连续创新,如航空发动机、大型汽轮机、大型精密机床等领域的创新活动。而对于那些面广量大、涉及方方面面的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活动,或叫做毁灭性的创造性活动,创新的角色适合于让中小企业来承担,它们是产业链上云集的无数的中小供应商,也是“隐形冠军”。这样的功能配合,符合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必须互补的要求,也符合政府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内在要求。
第五,要改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模式。中小企业面广量大,分布战线长,政府要把被动等待企业上门,变为主动事先服务。根据苏州工业园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经验,要发挥政府的政策计算器功能,在熟悉政府政策工具、事先了解企业对政策的需求的基础上,把政策供给与企业对政策的需求进行智能化匹配,主动告诉企业可以申报什么政策,可以享有哪些优惠,而不是等企业来申报。改变政府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模式,在实践中至少有三个问题要注意:一是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认定上,应该寻求第三方的评估体系,广泛邀请来自业界、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主管机构的专家参与,建设一个有信誉的强大的评审机构,而不是单看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发展前景等指标。二是政府要对中小企业建设品牌的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品牌是中小企业的生命线,这对于企业的成长更加重要。三是要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这需要由中央政府部门出面统一进行建设,为中小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