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读者
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书写了让世界瞩目的崭新奥运篇章,创造了奥林匹克冬季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新境界。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舞台,凝聚着各国人民建设美好世界的共同追求和最大共识,向世界展现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中国形象,体现了中国之治的卓越成效,推动了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为深入总结北京冬奥会的宝贵经验和丰富遗产,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本刊推出“冬奥新思”特刊,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总结分析。
奥运会是一个世界时刻,是各国运动员及其背后的国家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科技全面展现风采的舞台。对于中国来说,百年奥运会历程与百年民族复兴进程几乎是同步展开的,参加和举办奥运会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现代奥运会的百年历程,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渐次变化,中国人在奥运舞台上的一次比一次更加盛装丰满的亮相,让世界真切感知着中国的发展、社会的革新以及人民的自信。
共同见证百年征程的交汇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深刻变革的40年。改革开放之初,恢复国际奥委会席位、全面参加冬季和夏季奥运会,成为中国打开国门,勇敢地走向世界、拥抱世界、参与世界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向世界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成就,证明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改革开放40年后,北京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这既说明了世界对中国的信任,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树立起来的能力、实力和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说明了中国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
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2013年中国正式提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那一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开始启程。冬奥会举行的今天,中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刚刚实现,冬奥会的第一个百年荣光即将铸就,两个百年征程在北京汇聚,各自向着新的目标出发。在2月初春寒料峭的北京,来自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政要以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观众,通过他们各自的方式,共同见证了百年征程的交汇。这充分说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才能在国家之间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竞争中,强化“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重返奥运会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启航
中国重返奥运会过程坎坷,深受政治因素影响,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国调整对外关系战略才有转机,并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事业正式启航得以实现。1971年,中国成功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签订上海联合公报,中国开始以更加主动灵活的姿态处理与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重要国际组织的关系。1974年,邓小平协助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分管国家体委。他对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说:“国际体育组织怎么能离开我们这么一个大国呢?对国际奥委会要进一步采取积极主动方针,我们要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迎来了新的局面。1979年初,国家体委调整了在国际奥委会争取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地位的策略,提出台湾可以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性体育组织,以与此相适应的名称保留在国际体育组织里。这个意见得到了邓小平的批准。当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这是“一国两制”理念的体现,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思维到行动全方位展开的,中国正在坚定地摒弃冷战思维,将政治与包括体育在内的许多国际交往区别开来。
由此,1980年2月,中国首次派出28名运动员参加了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办的第13届冬奥会。更为重要的是,在1984年,面对苏联等多国抵制,中国派出庞大队伍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夏季奥运会,一举夺得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位列奖牌排行榜第4名。正如邓小平在洛杉矶奥运会期间所说,“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
从此奥运全面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更快更高更强”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号,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奥运战略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奥运精神成为改革开放精神有机的组成内容。奥运会成为检验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展现运动员个人风采、体现国家综合实力、激发民族向上精神的巨大舞台,成为每个社会成员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1988年折戟第24届汉城奥运会外,从1992年第25届到第28届奥运会,金牌总数稳定提升,并在雅典奥运会上占据了金牌总数第二位,充分印证了“国家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
北京夏奥会验证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
从现代奥运会举办以来,奥运会的举办权在许多时候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轮换的,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才有能力承担起这样规模巨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因此,举办奥运会被视为检验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尺度,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先声。
恢复国际奥委会正式席位后,申办奥运会就进入了中国的议程,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心的话题,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将其作为检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获得世界认可程度的指标。早在1979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客人的时候,就谈到中国要在10年之内承办奥运会的设想。1985年11月,邓小平在与来访的外国客人会谈时,将举办奥运会的时间确定为2000年。显然,对承办奥运会时间的设定,是与邓小平对中国发展阶段的规划相契合的。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取得的成绩,使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更加迫切地期待奥运会在中国举办。1990年,这位86岁的老人视察亚运会体育场时,再次提出中国办奥运会的决心。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讲话,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一年,“开放的中国盼奥运”成为申奥的主题口号,中国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尽管这次申办没有成功,但是此后的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GDP年均增长10%,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香港、澳门先后顺利回归,中国经历了新世纪以来第一场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并且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国际地位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的发展成就,有力支撑了2001年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而在这一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开启了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进程,可以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与世界的发展事业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一年,全球金融危机刚刚在美国爆发并向世界范围扩散,中国刚刚经历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奥运火炬的传递曾遭受无理阻挠。然而,中国不仅给世界呈现了一场“美轮美奂”的开幕盛典,获得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无与伦比”的评价,而且中国奥运军团经过奋勇拼搏在本次奥运会上以51枚金牌的数量占据金牌榜第一名,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奥运文化在中国广大青少年中生根发芽,“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在中国大地广泛普及,丰富的奥运遗产不断得到挖掘阐发,运动不仅仅是职业,还成为了生活。
正如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总结大会上所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靠的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持续快速增强的综合国力,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靠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靠的是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
2008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奥运会的举办,让世界更充分认识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地面对来自世界的期待。中国的兴起成为全球性的重大事件,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统计显示,“中国崛起为经济超级大国”是2000年以来阅读量最大的新闻,中国的发展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最受瞩目的全球现象。
北京冬奥会印证了改革开放是世界人民共同的事业
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此时正是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冷战阴魂在国际社会游荡的时候,能否如期顺利举行,很多人都在担心,一些西方政客还借机进行攻击。但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和坚强领导下,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依靠中国坚实的国力支撑、精细入微的筹划、坚定有力的执行,冬奥会顺利如期举行,并且创造了冬奥史上诸多的第一,不仅展现了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组织全球性活动的能力和实力,也实现了越是困难,越需要各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起向未来”的期盼,印证了:改革开放不仅有益于中国的发展,更有益于世界的共同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改变着的世界中,只有各国共同坚持改革开放,才能真正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共同事业。
冬奥会的顺利举行,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形成的深厚物质基础和科技实力。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季奥运会对运动场馆、器械以及保障条件要求更高,更为具体。我们不仅如期建成了服务于各项比赛项目的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场馆,顺利通过各种测试,而且进行了多项创新,比如建成全球第一条360度回旋赛道,将“水立方”改造为世界上首座“水冰转换”的奥运场馆,建成世界上第一例永久性保留的滑雪大跳台等。“冰丝带”“雪如意”“水晶鞋”“雪游龙”……这些蕴含中国文化魅力、体现文化自信的体育场馆,在奥林匹克史册上汇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冬奥会的顺利举行,得益于中国将改革开放精神转化在筹备组织运营冬奥会的各项实践中。北京冬奥会提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扎扎实实地加以践行。创造了多个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次:首次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首个大规模使用当今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城市;历史上首次女性运动员比例超过45%,女性运动员参加46个小项的比赛,为历届冬奥会之最;首次实现5G技术全覆盖,冬奥会成为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在转播时长、技术、内容制作方式等多方面都书写了新纪录。此外,参与筹办北京冬奥会的专家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37名特聘外国专家和207名外籍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场馆设计、赛道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冬奥会的顺利举行,得益于中国人民对奥运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践行。冬奥会不是少数人的聚会,而是人民的冰雪节日,更多人的参与不仅创造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世界体育奇迹,而且激发了更加向上向善的精神。同时,北京冬奥会招募了来自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近2万多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2021年12月召开的奥林匹克峰会认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使得全球冰雪运动的开展迈向新高度。
冬奥会的顺利举行,充分说明了开放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开放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自我封闭,没有哪个心灵可以自我欣赏。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虽然诱发了割裂封闭和对抗,但更加凸显了开放交流共存的珍贵。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发出的“冬奥之约”,应者云集,各国运动员在冰雪赛场上风采的展现,充分说明了各国人民对于开放交流的期待。本次奥运会有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同场竞技,不少国家首次派出运动员参赛。包括来自五大洲3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长、重要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在内,近7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约170位官方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以及龃龉不断的政治气氛,各国优秀运动员、国际政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参与“我们”的盛会,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对北京冬奥会和对全球奥林匹克事业的坚定支持。事实也证明,任何出于意识形态偏见或一己私利搞政治操弄,将体育政治化的做法不得人心,也不会得逞。正如美国传奇滑雪名将肖恩·怀特所说,“世界都处在疫情阴霾下,幸好我们还有冬奥会,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要感谢中国,感谢奥林匹克大家庭,在如此艰难的时刻还能举办冬奥会。”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
冬奥会的顺利举行,进一步说明:只有坚持改革,才能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习近平主席在冬奥会欢迎宴会上致辞说,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成功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全球奥林匹克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冬奥会的成功筹办推动了区域发展、生态建设、绿色创新、人民生活改善,为全球冰雪运动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冬奥会的推动下,京津冀一体化深入发展,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通车,河北张家口正式进入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崇礼从一座山区小城实现蜕变,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被美国《纽约时报》推荐为当年全球旅游目的地。
在国际社会,2021年12月2日,第76届联大协商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173个国家参与共同提议,创下近几届冬奥会休战决议共提国数量新高,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热情支持和强大信心,说明了在国际问题的解决上,共识比黄金还要宝贵,合作是面对全球挑战唯一的选择。在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习近平两次以“舟”作喻:“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共同坐上新时代的‘诺亚方舟’,人类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冬奥会闭幕,各国运动员挥手告别曾经共同拼搏过的赛场,离开充满浓浓暖意和友谊的生活区,有更多的人会理解和认同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上所说的话: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煽动仇恨、偏见的言论不绝于耳,由此产生的种种围堵、打压甚至对抗对世界和平安全有百害而无一利。历史反复证明,对抗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要摒弃冷战思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要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
(作者为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