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形势下,稳增长的一个关键在于发挥财政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恢复态势不断巩固,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对财政收入增长形成制约,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增加了财政增收的不确定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所以,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求,财政政策稳增长不能像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时期那样大规模增加支出,而应审时度势,讲究策略。换言之,就是要让有限的财力和政策释放最大效用。在聚力稳增长的同时,严格防范财政风险,在财政紧平衡状态下努力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减税降费与财政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第一,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多年来,我国赤字率长期低于3%,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赤字率首度突破3%,达到3.6%以上。2022年,基于稳增长的需要,兼顾财政可持续性,应适当确定赤字率,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大力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和“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分配方案备案审核,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
第二,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稳定投资需求和预期。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求,当前基建投资在规模和节奏等方面均有所提升。下一阶段,应突出抓好关键环节的操作,切实加强精细化管理,在早安排、早动手的基础上做到早见效。针对当前存在的优质项目储备不足、资金使用仍存纰漏、收益下降等问题,下一步要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投资方向,围绕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切实加强项目选择和储备,提高项目库的容量和质量,防止“钱等项目”。同时,要进一步强化项目与资金之间的匹配程度,加强项目绩效监管,防止资金闲置低效,努力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
第三,实施新的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2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了支持工业和服务业恢复发展,2022年实行以下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工业、服务业所得税减免力度,针对餐饮、零售、旅游、交通客运等特困行业在阶段性税收减免、部分社保费缓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按照部署,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坚持以阶段性政策为主,与制度性措施相结合,综合考虑财政可持续性和实施助企纾困政策需要,再推出一些新的减税降费措施,突出强化对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减免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四,严格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方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的要求,按照保持政府部门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确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后门”,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各类新增隐性债务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且,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完善常态化监控、核查、督查机制,对各类隐性债务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