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政策解读 > 正文

宏观政策如何“稳大盘”(融观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协调联动,实现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代表委员各抒己见。

为稳增长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广东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戴运龙代表表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充分发挥财政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一方面,财政收入运行要保持稳定,依法依规组织税收收入,积极盘活政府资金资源资产。与此同时,财政支出强度要保持稳定,管好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前谋划储备项目,提升支出精度,加快支出进度,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戴运龙代表表示,今年广东省将进一步完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省对下转移支付保持只增不减,持续增强欠发达地区和基层财力保障。进一步削减行政开支,压减“三公”经费,把更多财政资金腾出来保障民生。“要加大力度下沉财力,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节用裕民。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助企纾困财政措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把党的惠企利民政策及时送抵基层。”戴运龙代表说。

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德才委员认为,近年来,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坚持跨周期设计,注重灵活适度、精准发力,同时完善激励相容机制,从供给侧发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8%;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增至4813万户,同比增长45.5%。“近年来,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获得了更多低成本资金的支持。”杨德才委员表示,从金融数据上看,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98万亿元,是单月统计高点。年初至今,信贷、社会融资规模等指标的表现超出预期,说明货币政策充足发力、靠前发力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杨德才委员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要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各项宏观政策要形成合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项重要工具,应该协同配合;这两项政策与就业、产业等政策也要高效联动,形成集成效应,尤其要突出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要求,考虑到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双重需要,推动有乘数效应的领域和行业加快发展。比如,以财税手段和信贷手段强化对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支持,以更大力度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等。”黑龙江哈尔滨市市长孙喆代表说。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哈尔滨市出台助企纾困20条和稳定生产经营15条等措施,切实帮扶各类市场主体爬坡过坎、加快成长。”孙喆代表建议,接下来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的重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优先用于补齐民生短板。

(联合制作: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宏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