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阐述了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提出了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课程思政建设乃至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三年来,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多措并举、持续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学院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
抓好教师队伍这个“关键主体”,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更好承担铸魂育人的政治责任和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三年来,我们通过严把政治关、强化业务能力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举措,着力建设一支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严格自律的教师队伍。
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设立“教师党员先锋岗”,创新“论辩式、演讲式、对照式”党课模式,教育引导思政课教师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持续为思政课教师充电赋能。实施“338”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积极组织和支持教师参加教育部、北京市、学校3级培训,搭建“周末大讲堂”“青年教师沙龙”“集体备课会”3个平台,探索“系统培训、专家导学、集体研学、学术研讨、教学竞赛、实践研修、科研助学、出国访学”8种学习形式,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第一标准,坚持把“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作为思政课教师考核的核心指标,大力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教育活动,将师德师风建设情况纳入教师党支部书记和教研室主任述职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办好思政课这个“关键课程”,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三年来,我们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组织开展教学重难点问题研究,加强思政课质量监测管理,学生参与感、抬头率、获得感显著提升。
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新教师试讲、骨干教师示范、老教师说课等形式,综合运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和线上教学等模式提高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探索“教学提问题—研究出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教学改革,建设了一批思政课“金课”,示范引领作用突出。
开展教学重难点问题研究。设立专项课题和专项经费,组织和支持思政课教师根据所教课程特点,深入调研,找准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痛点和难点,明晰“问题链”。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技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思政课质量监测管理。明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生考试等各环节质量标准,建立“一师一档”教学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构建学生评价、督导评价、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院评价和教学管理评价7主体多元评价体系,全过程多层次监督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发挥校党委支持这个“关键保障”,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多方联动支持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三年来,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
加强组织领导。校党委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政课建设重大事项,研究制定“一院一策”支持举措。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年到马院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校党委书记党组织关系转到马院思政课教师党支部,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
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校党委书记担任课程组长并讲授北京市市级思政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每年为本科生上“大学第一课”。校长每年为研究生上“开学第一课”。校领导近3年讲授思政课共70余次。
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实施“三个一批”教师补充计划(从优秀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一批、从管理干部中转岗一批、通过学科调整增补一批),提前2年达到思政课教师数量配备标准。率先落实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三单政策”。专门调整学科布局结构,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并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总体布局。
作者:刘广超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