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合理作用、强调总体性的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特点
核心观点
●党建问题不仅仅是如何建设党的问题,而且是历史主体问题,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言,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
●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理想。
坚持中国道路,这是我党百年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这一道路在不同时期有着各自的丰富内容,在今天,这一道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西方的现代化是以个人的解放并以个体为主体的现代化,这种个体主体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普遍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以资本逻辑结构化为内在动力的现代化构成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主题。马克思通过深入讨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指出必须超越资本逻辑才能走出一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道路。在这一理论构架的转换中,历史的主体不再简单地是市民社会中的个体,而是阶级,即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要真正发挥历史创造者的作用,需要组建共产党,这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政党已经成为新的历史主体,特别是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一个强有力的政党,这是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下称《决议》)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第一条,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不仅是对百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体现了对现代社会发展主体的洞察。按照我的理解,党建问题不仅仅是如何建设党的问题,而且是历史主体问题,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言,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大党来说,要确保党成为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就需要进一步确立党的领导核心,“两个确立”不仅体现了历史自觉,而且是对现代社会历史主体作用的自觉。
第二,充分发挥政府的合理作用。在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初期,经历了一个政府支持的过程,斯密提倡“自由贸易”并将国家看作“守夜人”时,英国资本主义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时“自由贸易”是最合乎其利益要求的。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说,当你一下子进入自由市场时,如果生产力达不到与发达国家竞争的水平,政府的支持就非常重要。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下,“党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作用的同时,“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取得了经济建设上的巨大成就。
第三,强调总体性的现代化。如果说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带有一种线性的特征,那么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就带有“时空压缩”的特点,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遇到的问题,会在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凝聚性地表现出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两个方面从总体上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从时间坐标来说,我们会同时遭遇传统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当下以互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技术引导的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空间坐标以及社会存在的结构层面来说,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各种问题在空间同时布展。这样一种复杂的发展格局,需要一种总体性的视野与把控能力,市场越发展,社会分工越细致,社会结构和对外交往越复杂,越需要这种总体性把控。《决议》中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起来,体现了总体性的原则,这是对中国历史与当下发展情境的理性自觉。
第四,坚持人民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理想。实际上,这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理想,虽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起点并不在此。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人口最多国家的现代化,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就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如果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我们通过革命牺牲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则进一步突破了人们的思想限制,激发了人们在世界历史图景中创造创新的精神意志。进入新时代,我们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上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途,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更需要发挥全国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性力量,这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会是一条更为协调、更为高效的发展道路。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