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 | 新发展阶段如何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经济大家谈

作者: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导 葛红玲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产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取决于技术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取决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组织层面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从各国数字化发展情况看,在产业和经济结构层面的数字化创新并不成熟,因此,我国要抓住时机,加快产业创新步伐,加大产业创新力度,采取系列措施,抢占数字经济产业标准话语权和规则体系制高点,加快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

放大数字经济坐标,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重构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从现实情况看,一是要跳出技术思维和在技术层面发展数字经济的局限,更多从经济层面、发挥数字经济整体功能的角度,谋划数字经济发展;二是要围绕如何发挥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作用,破解数字经济的底层问题。比如,对于数字标准和资产属性问题等基础性、全局性的问题,要加快从法律、制度根本层面破解。三是要将数字经济发展的坐标放大到全社会、全产业、全要素,更多从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新的价值创造模式层面谋划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和路径,更多发挥数字经济在产业层面的经济功能,加快产业重构的顶层设计,发挥产业重构功能,突破产业管理分割局面。

加快标准研制,抢占数字经济行业标准制高点

一是抓紧研制数字经济产业划分标准,构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组织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开展专题研究,深入研究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产业重新划分的标准,研究如何用数字逻辑重新定义产业,重建产业体系,打破原有产业部门、产业划分标准和产业规制体系,构建数字经济形态下的产业标准和产业体系,占据数字经济产业标准的话语权。二是搭建产业大数据平台,建立产业信息数据库。以产业项目为切入点,以产业项目的用户为对象,以全国各类园区、开发区、特别是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研发产业信息结构和标准,按照产业项目用户需求进行用户信息的归集、统合、分类和结构化处理,建立产业信息溯源、录入、登记、报送、整合、分类系统,建立产业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搭建产业大数据平台,为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支持产业组织创新,推动产业生态化运作

平台是数字经济的标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组织形式。要支持企业平台化转型,支持建立专业平台,特别是要鼓励支持建立产业运营平台。目前,产业发展实践中,最为缺乏的是产业运营人才和具有产业集群赋能能力的产业运营平台,要从产业层面重点支持、扶持这类企业的发展。比如,重点支持产业孵化器、产业加速器、产业互联网等平台类载体建设,支持产业创新共同体、产业生态等创新性组织发展,在工商登记注册、税收等方面给予新型产业组织便利,推动产业数字化组织模式和发展路径创新。我们要在支持创新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中,在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措施中,重点对创新性组织形态予以帮助、支持,提供切实的经济鼓励和政策便利。

以“幸福产业”为试点,探索建立产业生态和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产业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被称为五大幸福产业,与人们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幸福产业”将数字经济内在要求和特质集中反映出来。“幸福产业”主要服务终端消费用户,是由共同拥有C端流量的多个产业融合形成的产业系统。产业创新、产业升级的源泉和终极力量在于消费需求升级,所以“幸福产业”代表了产业升级和发展的方向,反应了产业创新发展趋势。由于人们的幸福感来自于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及其全面提升而带来的感受,所以,消费升级要求产业供给越来越品质化、绿色化、集约化、集群化。“幸福产业”以服务经济为主体,以协同化发展、融合化共享和集成化供给为特征,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持,突破了传统产业划分边界,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具有巨大的经济溢出效应。可以“幸福产业”为试点进行案例研究,梳理数字经济产业形成、发展的逻辑,剖析产业生态的结构特征,为建立数字经济产业标准和产业体系提供启示和支撑。

加强产业政策协同,完善创新发展保障

第一,各部委在加强政策支持的同时,注重政策的协同性和前瞻性。特别是各个产业主管部委之间要加强联系,建立联系机制,共享最新研究成果,统一政策导向,协调数字基础方面的各种标准,统筹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同时,提高政策设计的前置性、前瞻性,调整与数字经济发展顶层战略不一致的短期刺激政策,注重政策的长期效应。调整与企业数字化创新发展不相适应的产业政策、企业扶持政策以及园区原有政策。第二,完善数字经济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原有服务机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平台的指导。建立数字资产流通、交易服务机构,强化数据市场建设。围绕数字技术应用、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指导机构,增强社会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和融入。第三,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强化预算约束。遵循产业创新发展规律,围绕数字经济需求,布局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反对地方盲目建设,一哄而上。第四,加大对数字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提高劳动者数字素养。数字经济发展十分需要“双技能”人才,即具有专业技能和数字技能的人才。支持地方、大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数字人才,共同加大数字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育力度。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