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的一年,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起到了承前启后、谋篇布局的重要枢纽作用。2021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这为2022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同时,尽管存在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基本面长期向好并没有发生改变。“两会”秉持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减法”和“加法”两本账放在一起算好、算精准,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贯彻到谋划经济发展全局中,为当前实现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指明了方向。
着力稳定经济大盘,亮出高质量发展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经济发展全年目标任务,明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这综合考量了中国经济当前实际的多方面因素,是在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2019年我国经济实际增长6.1%,受疫情影响的过去两年平均增长为5.1%。在GDP达到114.4万亿元的基础上实现5.5%的增长,是将经济发展目标实际设定在市场预期的上沿,这与疫情以来的经济实际增速、“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既考虑了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又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增长水平,是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积极回应,有助于我们应对新变化新挑战,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同时,这一清晰明确的目标也是对宏观调控平衡能力的重要考验,制定科学的经济政策体系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引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总体来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新的压力,“5.5%左右”的GDP增速体现了我国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坚持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推出更多提振有效需求、加强供给保障、稳定市场预期的实招硬招,为促转型、保民生奠定好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改革创新提效,夯实高质量发展后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国经济有“稳”的基础,更有“进”的力量。“稳”的重点主要放在营造健康的经济环境上,“进”的重点则着重放在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上,“稳”中求“进”,实际上就是不断拓宽、拓深我国经济增长空间。其中,改革创新是不断释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势能、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之道。当前,我国比较迫切的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基础上,依托改革创新不断突破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在一些关键点上发力见效,解决好关系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的突出问题。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要积极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从而能够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真正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到位,守好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再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以深化改革创新为稳住经济基本盘聚合力,就要坚持在“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弘扬企业家精神,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新动能,抓住当前数字中国建设机遇,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从而更好实现我国产业创新能力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形成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韧后劲。
总体来看,在一系列推动改革创新的措施中,有的聚焦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问题与重点领域,有的着眼全局、立足长远,共同形成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经济发展全景图。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有利于不断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动力源泉与保障,助力我国经济迈上新台阶。
聚焦民生保障工作,巩固高质量发展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两会”接续讨论的重要问题,“粮食”“社会保障”“安全”等热议话题都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任务,指出了包括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这三方面重点工作,要求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延续中央一号文件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部署,包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等内容,彰显了我国端稳饭碗、兜牢民生底线的定力与恒心。在社会保障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则强调,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安全稳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先决条件,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的背景下,要更加重视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发展的安全风险防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就内蒙古地区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作出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大责任。要见微知著,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战略思维,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领域的各种风险隐患,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聚焦当前重要的民生保障工作,强调通过集中力量打好经济政策组合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的空间,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一系列民生举措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两会”所聚焦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传递的群众的声音、所凝聚和反映出的信心和决心,都将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力量,锻造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纽带,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篇章。我国将在统筹研究部署、协同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做好理念政策的“加法”、实现好能力水平的“加法”,不断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在新征程上创造“十四五”的新辉煌,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常庆欣(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