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高校思政课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既承担着知识教育的职能,也肩负着认同教育的责任。在思政课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把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声音传播好,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丰富扩展和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近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发展逻辑,坚定对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历史自信、现实自信和未来自信。
讲好中国的红色故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命运如何得到根本扭转”,增强中国“站起来”的历史自信。中国近代历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个阶级开始探寻救亡图存之路。五四运动之后,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东方破晓”,到带领中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旗帜道路”,再到取得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100多年的历史演进中,涉及到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些红色故事是思政课最“鲜活”的素材。为此,讲好中国的红色故事,要讲清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平故事和革命故事,教育和引导学生传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讲好中国的红色故事,要讲清楚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的革命道路、思想文化和革命理论,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大改造中蕴含着大量生动的故事。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大法宝”“沂蒙六姐妹”“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等历史故事,这些都是思政课最真实最可靠的教学素材。2022年是“七七事变”85周年,通过对抗日战争中英雄人物事迹故事和历史节点事件故事的讲解,讲清楚事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映像,可以更好地建构起学生对抗战历史的集体记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动力。
讲好中国的改革故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高”,增强中国“富起来”的现实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实践始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不断地系统概括和推进了中国新的发展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成功发展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为此,讲好中国的改革故事,要讲清楚改革开放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让学生对改革发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知。改革中形成的发展模式如“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等,发展名片如深圳、华西、长虹、奇瑞等,先进典型如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孔繁森、吴仁宝等,以及它们的改革发展创业故事……正是无数个体的改革故事和精神力量让宏大的改革历史生动而鲜活;讲好中国的改革故事,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开拓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思路,教育和引导学生对改革本身具有正确的认知,帮助学生廓清认识和明辨是非论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怎样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增强中国“强起来”的未来自信。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提出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思政课应当把握好新时代的新要求,聚焦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领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故事。为此,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要讲清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清楚十四亿多中国人民学习宣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故事,讲清楚党领导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习好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新时代我国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关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在“教育质量”“美丽中国”“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实践中涌现出众多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故事;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要讲清楚我国与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的故事,讲清楚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故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体化地贯穿到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坚定理想信念。
总之,在思政课上讲好中国故事,在故事中讲清道理,在说理中赢得认同,有助于激发学生更好的思想共振和情感共鸣,实现思政课教学灌输性和启发性的统一、知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从而更好地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作者: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