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学史明理 > 正文

【学史明理】“四增四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2022学史明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指出,要“更好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更加坚定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发展新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这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增长智慧,强化理论修养。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奋发前行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更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我们只有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思考、联系实际,增强理论功底,方能把稳前进的方向。要通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刻领会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在契合性,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从而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通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并清晰认识世界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要通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入理解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真理,并从中吸取智慧、得到启迪。

增进团结,强化宗旨意识。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不停地在告诉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就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历史经验,进一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要从思想上统一战线,让广大人民群众都站在一起、站在一面,使党与人民的思想联系更加的紧密。要深刻学习党史知识,汲取党的政治观,提高政治站位,增进政治团结,让广大党员群众团结一心,让党和人民心连心。要将党史理论精神发扬光大,认真研读党的理论,听从党的指挥,在行动上团结一致,一往无前,冲在前列。要通过积极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自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增加信心,强化历史自信。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首一部满载着峥嵘岁月的党史,它记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浴血奋战、团结奋斗的光荣历史,更记载着党的光辉理论、宝贵经验、优良作风。我们要通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党的历史,真正掌握蕴含在历史和理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历史的大势中深度地掌握党的理论成果,使理论成果内化为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人生路途中的不竭动力。要通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自伟大成就、人民认可,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底气的,从而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增强斗志,强化建党精神。重温党的历史,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党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史。经过百年征程的洗礼,“斗争”二字早已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通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刻认识到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全党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斗争既包括硬实力的斗争,也包括软实力的较量。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我们仍须弘扬斗争精神,始终以一种砥砺奋进、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推动中国号航船劈波斩浪、行稳致远。要通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清醒地看到反腐败斗争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仍将长期存在。要通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弘扬光荣传统、庚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切实把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总之,通过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清楚认识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具有无比坚定的自信。(作者:合肥工业大学副研究员 冷桥勋)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学史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