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政策解读 > 正文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重在“三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强调: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中国将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指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有利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所谓“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简称“三同”)就是指企业出口和内销产品在同一生产线上,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生产。全面推进“三同”,不仅能够提高国内供给质量,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让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出口品质”,还能够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空间,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成本风险,更有利于解决国内供需错配问题,引导消费回流,倒逼相关产业提质增效。

内外贸一体化过程中的“三同”并非一蹴而就,仍然存在不少现实问题和障碍。

一是受限于资金、人才和管理能力等生产要素,内外贸产品难以“同线”。一方面,出口产品的品质通常高于内销产品,内贸生产线要从原料、设施、机器设备到人才、管理都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国内外不管是消费文化、消费习惯还是审美取向、产品功能款式、设计理念等都有差异,外贸企业要对出口生产线进行变更改造,增加了企业成本负担。再者,不同于外贸的银行信用证结算,内贸结算货款一般采用分批支付方式,而目前国内贸易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货款回收周期长、拖欠货款等情况,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二是受困于标准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和创新不足,内外贸产品难以“同标”。一方面,我国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产品技术标准不够明确,一个行业标准体系由国家、地方、行业、企业标准四方构成,内容交叉重复又相互冲突。部分领域标准缺失老化滞后、与生产相脱节,且通常掺杂企业的“意志”。另一方面,面向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产品技术标准要求基本都有不同,如何实现多标准兼容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一些出口企业长期以要素成本依赖和低价竞争为发展模式,生产外贸产品的设计、技术、款式专利等都从属于产业链强势一方,自主研发创新动力不足、能力薄弱。

三是受阻于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和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内外贸产品难以“同质”。国内系统科学的监管体系尚未形成,监管部门权责不清、多部门重复监管或监管不到位、选择性执法和弹性执法依然存在,致使企业违法成本低,监管未能充分发挥确保产品质量的有效性。部分新兴行业法律法规尚存空白,相关立法进程缓慢且滞后,不能及时满足国内外市场变化的需要。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惩戒企业失信机制等不健全助长了无序竞争,三无产品、山寨产品等低质低价产品仍有很大市场空间,弱化了企业进行高质量生产以寻求更高层次竞争优势的压力。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和公共服务作用,破除“三同”障碍。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精细服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提供税收抵扣或减免,放宽征税时限,减轻企业成本压力。二是加大对内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根据企业存货、应收账款、单据等,创新金融产品,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多元化的保险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覆盖面,增强企业资金流动性。

加快标准认证衔接与标准体系建设,强化自主研发创新。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标准互认、应用、互相转换,加快国内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标准,提升国内技术标准水平。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制定发布“三同”产品和服务标准,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完善监管体系,打造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强化内外贸产品质量政府监管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明晰相关部门监管范围,用一套标准、一套模式、一套评价工具监管产品质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依托认证和备案联动监管。一方面,鼓励企业对其产品作出满足“三同”要求的自我声明,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根据“三同”要求进行质量评价。另一方面,精简优化认证程序,缩短办证时间,加强对专业技术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的监管。推进内外贸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高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优化内外贸营商环境。

优化营销体系,发展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一是加强“三同”企业和产品信息宣传推广,拓展销售渠道,推动“三同”产品进商超、社区、食堂,提高消费者认知度。二是营造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让消费者了解“三同”产品的高端品质,明确差异化,形成追求品质消费的社会风气。三是加强“三同”品牌建设,加快自主品牌培育。推动内外贸数字化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产销衔接、供需匹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培育内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