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原创精品 > 成果首发 > 正文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蕴含的思维方法(3)

以创新思维赋予民主理论新内涵、推动实践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38]立足新时代,他要求各方面各领域都要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39]。如果迷信盛行、思想僵化,只是坚守本本、教条、经验,不敢质疑权威、超越前人,不能突破旧的观念、体制、做法,那么新理念、新制度、新实践、新技术也就不复存在。创新思维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民主的理论探索,也结合新时代新实际,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讲了不少“新话”。这正是创新思维运用的真实写照。比如,就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40]民主“真谛说”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就民主发展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41]“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依法有效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42]。诸如此类的新观点新论断有很多,均是运用创新思维赋予民主以新的理论内涵。

除了理论与制度维度的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论述也包含着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推动民主实践新发展。比如,设立基层立法点,推进开门立法,“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43]。截至2022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就132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征求基层群众意见,获得建议11360余条,其中2300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44]这些新实践让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更广泛,民主获得感、体验感更真切、更实在。

以法治思维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它不仅是一套法律制度,而且要转化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才能助力良治善政。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主张用制度约束社会成员尤其是公共权力的行为;是程序思维,要求用科学周延的法律、机制和流程管人管事管权;是价值思维,倡导平等、自由、理性、权利等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45]。在前进道路上,越是环境复杂多变、任务艰巨繁重,就越要坚持法治思维,用好法治力量。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论述中,法治思维得到了充分彰显。法治与民主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法治为“表”,民主是“里”;没有民主为条件动力,法治就无从进步,没有法治作保障,民主就会蜕变为“大民主”“假民主”等。“民主是个好东西”,这里的民主本就是指由法治保障、与法治耦合的复合式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46],这“三化”结合就是法治化,是法治思维的要求。坚持“三者有机统一”的民主发展道路,体现了法治思维逻辑。党的领导就是组织动员、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依宪执政、依法执政。只有运用法治规范民主行动中的所有参与者,才能将党的权威、人民的活力与良好的秩序统一起来。

基于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47]进一步看,这些民主制度和法律要真正运作起来,还必须实现制度化、形成制度体系,这是新时代对民主政治规律认识的重要方面。因为,“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必须继续加以完善。”[48]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49]关于协商民主发展,“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50]。这种程序思维恰是法治思维的要求和运用。

要强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弘扬法治精神,无论哪个组织或个人,无论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根据宪法和法律要求进行,没有法外特权;无论是人民的民主参与,还是权利享有,也没有法外特权,都必须依法施行,坚持平等原则。当然,“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共权力为重点”,[51]这是法治价值思维的精髓。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