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领军人物 > 正文

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再创新这个法宝不能丢

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在北大国发院举办的第60期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中演讲指出: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技术不见得是全世界最好的,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还有差距,但我们可以把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创新的来源;在产业升级的时候,同样可以把发达国家已经成熟、附加值比我们高的产业,引进、消化、吸收,这种方式通常成本比较低、风险比较小。

当然,学界也讨论,中国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已经40多年了,现在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551美元,快要变成高收入国家了。那我们是不是已经没有机会引进、消化、吸收了?我们是不是必须自己发明新技术才有创新了?

这要看实际经济状况。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我把中国现在的产业分成五大类型:第一类是还在追赶的产业,即中国的技术和产值还不如发达国家的产业;第二类是领导型的产业,即已经是世界第一的产业,如家电产业、5G通讯等等;第三类是过去中国很有比较优势,但是现在失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第四类是给中国带来“弯道超车”机会的新经济产业。因为新经济的特性是研发周期短,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而中国是人力资本大国,再加上中国有国内大市场,产业配套齐全,所以“弯道超车”上面可以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第五类是战略型产业,即发达国家有,中国没有的产业。这些产业中国引不进来,不管是出于国防的要求以及经济安全的原因,中国必须要自己发明和创造这些产业。

虽然我们把产业分成五种类型,但是这些产业比重不一样,绝大多数还是属于追赶型。比如2021年,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占总制造业的比重为15.1%,也就是说约85%并不是高新制造业,绝大多数还是相对成熟传统的产业。

另外,每年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世界工业展览会,每个展厅里面都有中国产品,但是中国产品在绝大多数的展厅的价格比其他国家产品低多了,为什么?这说明中国产品的质量、技术和发达国家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所以,中国绝大多数产业还是追赶型的,而追赶型的技术创新的最好方式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发展中国家取得快速发展的法宝。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关系到中国85%的制造业。这个法宝不能丢。(明仁 辑)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林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