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前沿理论> 正文

优化“墩苗”实践的理论要义与现实进路

摘 要: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保证。正如庄稼不“墩苗”难有好收成一样,干部的“墩苗”也不可或缺。当前,“墩苗”计划作为淬炼年轻干部的一种重要实践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亟需以坚持跟踪培养、强化培养实践、加强传帮带管理为着力点,科学有效推进年轻干部“墩苗”实践,更大程度上激励年轻干部担当作为。

关键词:年轻干部 “墩苗”人才培养 党性修养 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年轻干部是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2013年6月28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年轻干部“墩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精耕细作,科学培育。

“墩苗”实践的内涵及意义

“墩苗”原意是指农业生产中一种巧妙的苗期管理措施,即把苗用力向下“墩一墩”,通过抑制幼苗茎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等措施,提高植株后期抗逆、抗倒伏能力,从而更加健壮地生长。正如庄稼不“墩苗”难有好收成一样,干部的“墩苗”也不可或缺。对于成长中的年轻干部而言,“墩苗”通常指的是选派年轻干部到边远地区、艰苦环境中经受摔打历练,在基层一线感受群众冷暖、练就过硬本领,在承受压力、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茁壮成长。

“墩苗”有利于提升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年轻干部的成长经历相对单一,思维活跃但也容易心浮气躁,其党性修养和品行心性有较大提升空间。“墩苗”培养计划可通过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了解国情等一系列实践,帮助年轻干部练就“火眼金睛”,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耳聪目明”,在纷繁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基层建功立业。

“墩苗”有利于提高年轻干部的治理能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提高治理能力既是新形势下的客观需要,也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有计划地推进“墩苗”计划,为年轻干部提供更多历练条件,让年轻干部在一系列重大任务、关键岗位上历练熏陶,在“墩”的过程中边学边干扬长补短,可以有效帮助年轻干部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基层大熔炉里百炼成钢。

“墩苗”有利于锤炼年轻干部的过硬作风。“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大多数年轻干部刚走出学校这座“象牙塔”,社会经验不足,对很多问题认识不到位,不深入社会实践,容易成长为“三门”干部,面临外界诱惑和基层艰苦环境,容易患上“官心病”,甚至触碰干部红线。科学高效地开展“墩苗”计划,鼓励年轻干部到田间地头多沾沾泥土味,多晒晒“健康黑”,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

“墩苗”实践中凸显的现实问题

部分年轻干部对于“墩苗”实践的认识有待匡正和深化。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不仅要处理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和各种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还面临着繁重的行政压力和多元的社会需求。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在基层一线“墩苗”历练是成长成才的重要路径。然而,部分年轻干部把“墩苗”当作补齐基层工作经历的镀金石,到了基层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秉持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混基层”心态,逃避做事,调研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深入一线和群众交流,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在有限的锻炼周期内既没炼就真本领,又浪费了行政资源;部分年轻干部把基层“墩苗”当作个人仕途升迁的跳板,到了基层后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只做能出显绩的工作,追求轰动效应,但由于阅历不足,群众工作经验缺乏,往往适得其反,在长期升迁无望后,囿于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就开始焦虑不安得过且过,更有甚者产生了“跑官”想法。

部分组织实践中有关“墩苗”的态度亟待纠偏。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新需求不断凸显,而一些地方政府在现有的人员编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再加上层层传导的压力型体制下,对于年轻干部的“墩苗”实践一拖再拖;部分年轻干部下派到基层后不久就又被原单位以人手紧张为由抽调回来,也有部分优秀年轻干部因为自身工作能力出众导致原单位拒不放人,更有甚者在提拔前被临时派往基层“虚晃一枪”只为凑够条件。这一系列“揠苗助长”的方式一方面让有潜力的年轻干部错失了在基层学技能、补短板、接地气的历练机会,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和事业发展;另一方面也会挫伤年轻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某种程度上助长年轻干部在“墩苗”过程中的浮躁心态,滋生“镀金”心理和“混基层”现象。

“墩苗”实践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所谓“墩苗”,不仅在幼苗扎根时要向下墩得扎实,还要在后续田间管理时补好土、施好肥,这样才能培育出好苗。然而,部分地区对年轻干部“墩苗”培养计划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顶层设计不够完善。部分地区把选派年轻干部下基层当成指标任务,培养措施“挂墙上”,成绩总结“在口中”,将年轻干部下派到基层就任其“野蛮生长”,不闻不问,缺乏切实的政策保障和常态化的跟踪关注。第二,培养方案不够明确。年轻干部“墩苗”的关键在实,要敢于压担子、交任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让年轻干部在基层艰苦环境中接受锻炼。但是部分基层地区把下派的年轻干部当成“万金油”,将年轻干部的大量时间消耗在表格填写、材料申报、会议发文等“文山会海”中,不但起不到“墩苗”的效果,反而导致培养机制失效。第三,考核管理不够到位。年轻干部“墩苗”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任用,部分地区对于“墩苗”考核的结果运用不够合理,错把延长任职时间、增加隐性台阶作为“墩苗”历练的重点,忽视了年轻干部职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

优化“墩苗”实践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鉴于当下“墩苗”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科学有效推进“墩苗”实践,更好用活“墩苗”实践,助力年轻干部成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坚持跟踪培养,拓宽渠道“选好苗”。选人用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必须从“选好种”抓起,把准把严“种苗”质量这个第一道关口。第一,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拓宽选人渠道,针对本地高质量发展急需的紧缺岗位,通过选调、引才等方式将尽可能多的青年人才纳入选拔范围;第二,要注重对内挖潜,比如可面向30岁以下科级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分梯队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第三,要严格落实动态监察,对于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要及时下派,并在“墩苗”过程中杜绝各种形式的“借调”“抽调”“假派”等行为。同时,要丰富发现优秀年轻干部的方式和手段,在“墩苗”过程中坚持跟踪培养:一是要把政治标准作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的首要标准,建立年轻干部“墩苗”档案,通过全方位走访、全方面观察、全方向倾听等方式,跟踪了解年轻干部的政治品行、工作实绩和作风表现,形成对年轻干部的全面客观评价,及时将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且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苗子”选出来;二是要摒弃“一锅炖”的传统干部培养模式,综合考虑年轻干部的年龄、学历和经验,并结合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因才施策,强化对青年干部的专业训练,提高“蹲苗”培养计划效果;三是要立足“人才供需”培好土,在年轻干部下派“墩苗”前开展一系列科学测评,根据干部专业特长和能力大小安排工作,力争做到“人—岗”匹配,并在“墩苗”过程中及时开展轮岗、轮训,确保培养到位。

强化培训实践,精耕细作“育好苗”。年轻干部“墩苗”培养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必须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精耕细作,抓好年轻干部系统化培养。一方面,要施好“信仰肥”,突出思想理论教育,从源头上培养对党忠诚、政治坚定的年轻干部:第一,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开展理论研习班、读书分享会、基层理论宣讲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年轻干部深入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丰富内涵,切实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满怀信心地投身基层治理;第二,突出党性教育,可通过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自学、“墩苗”地红色基地现场学、革命圣地教育洗礼等多种方式,引导年轻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党性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第三,提高专业素养,充分依托高校培训资源,比如可围绕科技创新、应急管理、生态保护、数字化能力等当下重要议题,针对年轻干部治理能力中的明显短板,量身定制开发相应课程,通过案例研讨、田野调查等方式,帮助年轻干部丰富专业知识,弥补能力短板,提升治理效能。另一方面,要浇好“土壤水”,强化实践锻炼,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壮精骨、长才干:一是立足实战强化锻炼,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干部到老少边穷艰苦地区接受历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面深化改革、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实战任务中提升年轻干部的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应急处突、群众工作以及改革攻坚等能力;二是优化“墩苗”成长路径,着力打破年轻干部“墩苗”下派部门化、区域化的固态,在保证递进式培养的基础上,打通与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等体制内外的干部交流渠道,选拔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在不同单位担任相关要职,在重要岗位上压担淬炼,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加强传帮带管理,修枝剪叶“护好苗”。年轻干部的成长是在不断经历风雨、经受挫折中实现的。所谓“夏剪枝,冬修杆”,在年轻干部“墩苗”期间要及时修剪枝叶,驱虫防病。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监督考核机制,引导激励年轻干部在基层干事创业:第一,细化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派出单位和“墩苗”单位双向考核,加大对下派年轻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同时在考核过程中要杜绝“一刀切”现象,以工作实绩和人民满意度为准评判年轻干部“墩苗”成效;第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既要鼓励年轻干部敢闯敢拼,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上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又要宽容失败,及时纠正年轻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暴露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年轻干部的干事激情;第三,探索“优进劣出”动态调整机制,基于常态化考核和日常跟踪结果,及时把存在“镀金”心理、懒政怠政行为,甚至触碰纪律红线的“病苗”淘汰出库,切实营造实干导向、担当作为的“墩苗”环境,保持年轻干部队伍“一池活水”。另一方面,要坚持严管和厚爱“双管齐下”,在工作和生活中关心关爱年轻干部,完善年轻干部激励保障制度:一是关注干部心理健康,引入心理疏导机制,年轻干部初到基层,受限于经验不足,在“墩苗”过程中难免会遭受诸多失败和委屈,派出单位要探索实施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及时帮助年轻干部缓解、释放心理压力,改善情绪困扰;二是落实传帮带学机制,选拔经验丰富的基层老同志作为年轻干部的“墩苗”导师,带领年轻干部冲在一线,干在前头,帮助年轻干部更快积累基层工作经验;三是完善激励保障政策,通过健全基层津贴增长机制、设立“墩苗”人才专项补助等方式,解决年轻干部的生活难题,同时对在“墩苗”期间敢作为、勇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在职级待遇、提拔任用上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让年轻干部毫无顾虑地投身基层。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墩苗”实践是培养新时代“好干部”的重要方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松好土,施好肥,护好苗,精耕细作,压担淬炼,让年轻干部的“初心之根”在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中汲取养分,让年轻干部的“奋斗之秆”在经受风雨、苦干实干中茁壮生长,让年轻干部的“青春之花”在祖国大地上绚烂绽放。

【本文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AZD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林威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 罗 婷/美编:石 玉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Optimizing the

Plan of Selecting Young Officials to Work at the Grassroots

Liu Bangcheng

Abstract: Selecting and training outstanding young officials is not only essential to improving the abilities of the leadership and high-caliber professional officials but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successful advancement of undertakings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Just as it is difficult to have a good harvest without hardening the earth around the seedlings, the working experience at the grassroots is also indispensable for the young officials. Currently, the plan of selecting young officials to work at the grassroots has raised more concern while unveiling some obvious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racking young officials’ progress, strengthening training practice, and enhancing the tutorial system. In this way, the plan can be implemented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and the young officials can shoulder more responsibilities.

Keywords: young officials; selecting young officials to work at the grassroots; talent development; the Party spirit; governance capacity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