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以“简约、安全、精彩”向世界展示了大国自信、大国担当、大国气度,是我国新发展理念的又一次生动实践。如今,中国已成功兑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诺言。后冬奥时代将启,中国如何用好“冬奥会”这枚弹射器,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2022年2月18日—2月22日,人民智库围绕“后冬奥”主题展开调查,通过互联网和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网络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409份。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冰雪产业链包括上游冰雪场地建设及冰雪装备生产商,中游冰雪场地运营及管理、大众冰雪运动及培训、冰雪用品及相关产品等,以及下游冰雪赛事、冰雪旅游。全国唯一的冰雪旅游研究部级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辛本禄教授指出:“我国要发展冰雪经济,需要加快形成稳定的冰雪运动消费需求,加强冰雪旅游资源的供给侧资源配置,提高冰雪装备制造业在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增强冰雪文化的宣传和影响力,从需求端充分激发冰雪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聚焦供给端,不断提升冰雪产品和服务水平,努力打破地域、季节、技术、资金四大限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当前限制冰雪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冰雪装备制造在低端徘徊(51.85%)、冰雪运动场地运营及配套服务有待提升(51.27%)、冰雪产业投资机制不健全(46.41%)、冰雪运动推广普及程度不高(43.79%)等。作为一片蓝海市场,奥运赛事的集中展示预示冰雪产业的扩张期已到来,应充分发挥冬奥会的凝聚效应,努力构建冰雪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开后冬奥时代冰雪“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聚焦需求端,增加消费者粘性,提高冰雪运动初级体验者到习惯性参与者的转化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北京冬奥会激发了自己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冰雪产业的群众基础将继续扩大。但目前的冰雪参与者以初次体验者为主,资深玩家还处在增长阶段。因此冰雪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拓营销及分销渠道,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另一方面应注重提高用户粘性,提升供需适配性,以高标准引领冰雪产业蓬勃发展,在全社会形成持久浓厚的冰雪氛围。
推动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2016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时强调,“要发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发挥北京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区域能源协同发展”(62.85%)、“区域要素合理流动”(54.71%)、“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共建共享”(45.70%)等方面期望值较高。
冰雪盛会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树立城市更新典范。大交通布好发展“先手棋”,京张高铁、京礼高速构建起北京—张家口“一小时经济圈”;“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助力北京冬奥会场馆首次达成100%使用绿色电力的目标;北京、河北不断加强京张地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京张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截至2021年12月15日,张家口市已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97项,据测算北京冬奥会给张家口带来40万个就业岗位。后冬奥时代,河北省将深入推进冬奥遗产计划,加强场馆赛后综合利用,将举办重大赛事同服务全民健身结合起来,发展赛事经济、会展经济、论坛经济等,将“价值洼地”变为“投资乐土”,打好张北发展牌。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目前,张家口已经确立了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新能源、新技术、高端制造“四大两新一高”七大产业定位,“一起向未来”的理念和承诺将在京津冀更好地延续下去。
后冬奥时代,更多行业迎来新机遇
从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简单集合,到精神激励、文化传承、国家展示、合作交流等要素综合展示的大平台,冬奥会不仅像一个大橱窗,陈列着最前沿的科技和理念,更像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指出产品迭代的方向。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碳中和、氢能源相关的新能源行业和以纪念品及周边产品开发为主的文创行业期待值较高,5G、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技术行业同样迎来新机遇。
科技冬奥带来智慧生活。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流光溢彩,巨大的奥运五环“破冰而出”,新的想象空间依托8K、数字孪生、AIOT、5G等技术得到进一步拓展。聚焦后冬奥,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将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为我们解码——“后冬奥时代我们将加快智慧场馆技术在城市场景落地,推动8K节目、8K频道及8K屏幕走向公众,云转播未来也将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服务大型活动。”
绿色冬奥成为中国碳中和试验场。2022年1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技术”的冬奥场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冬奥会的试验场提供了思考,带来了示范效应。赛后,氢燃料大巴将继续用于城市运行,绿色低碳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普及。
文创IP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作为2022开年第一“顶流”,“一墩难求”彰显了新时代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又一次厚积薄发。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冰墩墩爆火”展现了“新国潮”理念,近半数公众认为“破圈”的“冰墩墩”为中国文创带来更多市场空间。未来我国应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超级IP,加快完善IP产业链,强化原创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文创产业从“爆火”走向“长青”。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刘苏毅(见习)】
责编:程静静/美编:石 玉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