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疫情形势受到各方关注的同时,上海近日出台的《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引来公众热议,初步测算,这一措施中,仅税收相关政策今年就可为该市相关行业和企业减负1400亿元左右,这无疑给承受诸多压力的市场主体带来暖意。
面对形势复杂的疫情,各地正在全力应对,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敢有丝毫松懈。与此同时,受疫情影响的诸多企业也亟待纾困。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殊为不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习惯了出门戴口罩、出差做核酸,有人居家办公,有人网上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改变。而当在外聚餐的人少了,餐饮业的生意就少了;当外出旅行的人少了,旅游业的订单就少了……疫情的影响渐渐扩大到一个个拥有成千上万家企业的行业。
很多企业承受着这样那样的冲击,生产困难、销售困难、资金困难、物流困难、招工困难……每一道难题都是悬在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企业的难,都被看在眼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并详细部署了惠及亿万市场主体的诸多举措。近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推动相应政策的落实。
为企业纾困,免税减租等减负政策见效最快。财政部、税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公告》,切实为小微市场主体纾困解难;3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工作的通知》,帮助服务业企业渡过难关。
为企业纾困,政策需要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精准发力,回应企业关切。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零售、餐饮等行业受冲击较大,也因此成为上海纾困政策扶持的重点,比如对零售和餐饮重点岗位从业人员核酸检测费用给予全额补贴支持。而广东针对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等5个特殊困难行业,分别提出具体的纾困扶持措施,提振从业者信心。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仅有纾困还不够。企业不仅需要“扶一把”,也需要“推一把”。要解燃眉之急,还应着眼长远,为发展铺路。广东近日出台的《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让人眼前一亮。疫情虽然冲击着不少行业,但也令包括预制菜在内的“宅经济”觅到商机。上述措施涵盖了人才培养、质量监管、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显然是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把预制菜行业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突破口来布局。这一通盘考量的背后,是地方政府进一步拓展新业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眼光和谋划。
发现危中之机,是摆脱危机的有效方法。比如,疫情让人们对健康更为关注,一些中医药保健品的销售持续上升。如果具备相关资源及文化禀赋的地方能及时谋划,引入现代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对接市场需求,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要,也能打造具备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尤为值得重视的是,疫情给不少传统产业带来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疫情催生了一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监测、疾病诊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互联网+服务业”方兴未艾。敏锐把握这些新趋势,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新旧动能转化,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布局,可以说是更为积极主动的纾困和应对,也是疫情之下增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