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教授 张琦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努力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造不竭动力。
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重点在于“稳”和“可持续”。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稳步培育,要重点做好农村三产融合,推动县域富民产业、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对于脱贫地区而言,要聚焦比较优势,在三产融合上下功夫,深度拓展和发挥脱贫地区农业的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和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推动脱贫地区“一产”转型升级,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农业可持续化发展。推动脱贫地区“二产”做大做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构建区域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益和品牌效益。做活“三产”,以乡村为单位开发旅游资源,做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游客愿意来、能够来、还想来。
二是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相比发达地区,脱贫地区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单打独斗”难以获得长远、持久的发展,需要以县域为单位建设产业体系,组团取暖,发挥好县城、中心镇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脱贫地区商业体系尚不健全,需要通过商业体系建设打通生产和消费的“最后一公里”,盘活县域经济活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要以县域为单位,以县城为中心节点,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加快形成县城、中心镇、乡村三级梯度的县域产业发展体系。
三是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破解脱贫地区生态环境难题。生态环境问题与乡村贫困问题相互交织、紧密相连。对于脱贫地区而言,要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等方式实现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破解脱贫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难题,同步实现乡村环境优美和脱贫家庭生活富裕。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关键在于“实”和“有效化”。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能够让脱贫地区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
一是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确保乡村建设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开展,在“实”上下功夫。农民是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脱贫地区乡村建设要坚持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的意愿,为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创造途径,确保农民愿意持续参与,出智出力。同时,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尊重乡村发展自身规律,既避免超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又避免建设滞后、不作为。
二是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动脱贫地区农村环境持续向好,重在“有效化”。生态环境的全方位治理,是实现生产生活绿色化,进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要聚焦农村改厕、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三大工作,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
三是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是满足脱贫地区广大农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的必需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脱贫地区要将加强农村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做好农村水、路、电、能源和住房建设与升级,打牢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硬件”基础。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方面,以县域为单位,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县域一体化,重点推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县域内统筹,构筑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软件”体系。
四是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能够为乡村发展带来无限美好期待。脱贫地区要以数字化促“智”,重点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提升农民数字素养;要以数字化赋“能”,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覆盖,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要以数字化强“基”,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
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核心是“善治”和“现代化”。改进乡村治理不仅能够增强脱贫地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没有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脱贫地区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重中之重。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稳步提升基层治理综合能力。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农村政治中心、组织中心、资源中心和治理中心,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中具有巨大的组织性优势和制度性优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发挥其组织性优势和制度性优势的重要保证,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是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推进善治乡村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培育乡村文明的重要途径,是改变脱贫地区农村面貌、促进农民致富、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推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要全力做好“农民精神富足”大文章。可以通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等方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举办具有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等方式,推动脱贫地区优秀文化建设。
三是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确保脱贫地区长治久安。农村社会平安稳定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脱贫地区的发展前途。要将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平安稳定问题作为提升脱贫地区乡村治理水平的重中之重,对重要问题持续强调,对取得的成果巩固拓展。如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开展农村交通、消防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等。同时,针对农村社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做出部署,如要求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等。
乡村振兴东风劲,农村大地万木春。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脱贫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难度与挑战,守住“两条底线”,做好“三项重点”,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