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要闻 > 正文

锚定路线图 守正创新开“良方”

建设35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提升中医药应急服务能力;支持建设5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形成10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或专家共识……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系列“小目标”。如何实现这些“小目标”?记者约请专家从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解答。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

建设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

《规划》统筹考虑医疗、科研、产业、教育等中医药发展重点领域,紧紧围绕建设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整体布局合理、层次定位清晰、主体责任明确、管理机制健全、开放协同发展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提出加强重点领域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措施,可谓抓住关键、重点突出。

中药复方疗法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中药作用机制的科学阐释是国内外西医专家、分子生物学专家非常关注的。如中药治疗可以减少新冠肺炎患者轻转重,其可能的机制是什么?

香港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在2020年1月率先发表了研究文章,通过采用分子对接研究技术阐明了很多中药的成分可以拮抗新冠病毒表面棘突上的S蛋白,阻止其结合人体细胞上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而进入人体。现实科研中,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需要高水平的多学科整合的研究平台,需要汇聚中药药理学、药物化学与鉴定、药物代谢动力学、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人才和先进的研究设备。目前,中医药行业还缺少这样的高精尖研究平台和团队,至今还没有学科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性的、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两三个。

在名医传承结合临床研究中,总结重点优势病种的诊疗经验之后,明确疗效、转化成果是关键,那么进行中药和中医药技术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的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则必不可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9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了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就是倡导开展更多、更广泛的高质量的中医药循证研究。

中医药领域要更多开展高质量的循证研究,就要多建这样的科技支撑平台。如围绕重大慢病、中医优势病种和针灸等特色疗法,建设一批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同创新网络。优化整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三级实验室,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形成相关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研究链,为培育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大平台储备力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

形成以中医思维为核心的综合临床能力

中医药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高地,肩负着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持的使命。“十四五”期间,各中医药院校应以《规划》为指导,科学谋划,系统布局,实现中医药院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首先,夯实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类专业主体地位。推动中医药学专业认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稳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依托中医药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打造建设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一流专业,以点带面,推动中医药及相关专业共同发展,整体提升中医药院校办学水平与建设质量。

其次,建立完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发展,以新时代中医药人才胜任力为导向,建立以“5+3”一体化为主体的中医人才培养体系,试点探索中医学专业9年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四新”建设,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要求,打破院校壁垒,积极开展“中医+”“+中医”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充分认识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的重要性,加大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探索9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再次,加强中医临床教学能力建设,强化学生形成以中医思维为核心的综合临床能力。理顺中医药院校与附属医院关系,强化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主体职能,围绕中医药人才培养需求健全教研室等教学组织机构。依托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中心和中医临床教学案例库,提升中医临床教学质量。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将中医思维、中医经典、师承教育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增加危急重症救治及疫病防治内容。探索完善院校师承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流派工作室作用,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参与在校生、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带教、授课,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打造中医药高地,提升中医药应急处置能力

《规划》高瞻远瞩,直指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参与公共卫生和应急救治机制有待完善、中西医协同作用发挥不够等核心问题。

在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上,一方面依托现有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推进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推动中医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做强龙头中医医院,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高水平研究与创新转化、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代医院管理、传统医学国际交流等方面代表全国一流水平;另一方面,以名医、名科、名药带动中医医院特色发展,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做优骨干中医医院,重点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解决资源配置不平衡,优化就医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

在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方面,从组织管理到专家组成、技术方案等方面确保中医药第一时间参加并发挥作用,实现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和紧急医学救援专家委员会及省级中医应急医疗专家组,在新发突发传染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提供中医救治指导。同时,中医医疗机构要落实“四早”“四集中”要求,进一步加强院感防控,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肺病科、重症医学科以及符合生物安全二级以上标准的临床检验实验室等建设。

在提升中西医结合能力上,加快推进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研究制定符合中西医结合医院特点和规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指南。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综合医院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推动三级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加强中西医协作和协同攻关。开展中西医结合学科(专科)建设,促进中西医联合诊疗模式改革创新。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