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典型经验 > 正文

奋力推动峨眉山区域协调发展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2021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文章强调,“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根据这一重要指示,四川省峨眉山市在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时,着眼峨眉山市区域协调发展这个大局,统筹城市发展和景区建设,积极推进“景城一体”,着力解决交通落后、产业落后、公共服务落后带来的人口流失和深度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峨眉山市是四川省下辖县级市,1988年撤县建市,全市幅员1183 平方公里 ,辖10镇2街1乡,常住人口约为42万人。著名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峨眉山就坐落在市域西部,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在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先后建成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5A级景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地,成为四川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景区发展实现了峨眉山生态价值的有效转换,带动了峨眉山市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2021年峨眉山市GDP达到385.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376元和23104元,人均储蓄存款近9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34:57,服务业占比近六成,10余万人从事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峨眉山市先后被评为“中国幸福百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天府旅游名县、乡村振兴先进县。

但是,从市域发展情况看,峨眉山市也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突出问题,占市域面积近40%的峨眉南部山区发展落后,表现在交通落后、产业落后、公共服务落后,带来人口流失和深度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内的共同富裕面临挑战,需要在“十四五”时期加以解决。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从地形上看,峨眉山市呈东北西南向的长方形地形,市域中偏东北部近200 平方公里 是峨眉平原,峨眉平原北部和东部是超过200平方公里的丘区和低山区,西部是幅员154平方公里的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南部是幅员近600平方公里的中高山区。

峨眉平原及周边,以及西边的景区500平方公里区域,是峨眉山市域相对发达的地区,一二三产业均主要分布这一区域,集中了全市94%左右的人口、96%以上的经济总量。农业中以茶产业为主导,综合产值近140亿元,“峨眉山茶”区域品牌和“竹叶青”企业品牌在茶界影响较大。工业主要以建材、饮料等产业为主,农夫山泉、保罗力加等企业是主要支撑性企业。服务业主要以旅游业为支撑,每年进入市域内的1800余万游客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支撑了峨眉山市服务业的持续发展。

与峨眉北部地区相比较,峨眉南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就十分明显了。南部近600平方公里的中高山区涉及高桥、罗目、九里3个乡镇的部分和龙池、龙门、大为3个乡镇全部。仅以龙池、龙门、大为3个中高山区乡镇为单元看,幅员38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2.37%,常住人口2.4万人,占全市的5.93%,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片区人口总量的30%以上,经济总量13.27亿元,占全市的3.63%。在“十三五”时期,3个乡镇的贫困户2734人,占全市的29.3%。走进这片区域,满目所见的是空心化的村庄和寂静的原野。

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机遇

进入“十四五”时期,国家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峨眉山市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这为峨眉山景区在后疫情时代转型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建设世界级景区既要抓好存量的提档升级,更需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增加新的业态。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峨眉山景区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由于景区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差,严重制约了峨眉山市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设世界级景区,不但是峨眉山景区党工委的必然选择,也应当成为峨眉山市整体的发展目标。要建成世界级景区,需要对标提升景区的各方面基础设施,特别是需要解决长期以来“一条独路上金顶”的重大交通问题,增加新的适合后疫情时代旅游市场的新业态,从而让世界双重遗产再次成为峨眉山市发展的引擎。

就当前景区规划和峨眉山市区划来看,峨眉山建设世界级景区的外溢效首先应会在南部山区产生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峨眉南部山区是名符其实的绿水青山。该片区与峨眉山景区相连,海拔高度在800米以上,气候宜人,地处神秘“北纬30度”,山水条件优越。金顶、万佛顶向南延伸而形成的万宫山、巨北峰等山峰是构成区域内的主骨架,高山冰雪时长4个月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空气中富含负氧离子;龙池湖、金川湖、茅杆河、大渡河等湖泊水系星罗棋布,地表水常年超过2类水质,达到直接饮用标准;中药种植历史悠久,黄连、天麻是主要代表产品;区域内地热资源丰富,光照条件是北山的1.5倍,遍布泗溪沟溶洞群等优质文旅资源上百个,拥有变为金山银山的先决条件。

除去绿水青山这个最大优势外,该片区也具备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主要要素和市场。首先是片区内有充足的国土空间,这主要来源于人口空心化和深度老龄化带来的闲置农房和农村建设用地、生产用地的低效利用,以及矿产业退出后的大量生态修复空间。其次是峨眉山景区向南打通旅游应急通道,连接金顶景区至纵贯南部山区的峨汉高速,将为该片区带来巨大的客流,保障了有效的消费市场。另外,2021年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都将会为区峨眉山南北部区域平衡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思考

基于上述分析,峨眉山市谋划了“十四五”时期“1238”的发展总体思路,即聚焦“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一个愿景,紧盯“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争创全国百强县”两大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文旅兴市、产业强市”三大发展战略,在“文旅融合、景城一体、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创新创造、社会治理、党的领导”等八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围绕总体思路,谋划了区域协调发展的“一核一带四区”国土空间布局。“一核”,即进一步明确峨眉山景区在市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引擎地位,围绕建设世界级景区目标,实现扩容提升、景城一体化发展。“一带”,即沿峨眉山麓由北至南“新月形”区域,规划建设环峨眉山景区世界级生态医(康)养旅游度假带,布局高端医(康)养基地、精品文化民宿群落、世界遗产研学园区。“四区”,即在市域北部规划建设“中国高山高端绿茶发展示范区”,着力发展茶产业,打响“峨眉山茶”品牌;在市域中部以主城区为中心规划建设城镇集聚区,将城镇化水平由60%提升至65%,为其他空间布局提供有力支撑;在市域东部规划建设绿色工业园区,实施现有矿产业“绿色减量高价值”发展,着力推进食品饮料、绿色材料、特色轻工三大产业发展,特别在水产业转化上实现较大突破;在市域南部规划建设生态发展示范区,着力发展以旅游业为特色的生态产业,把区域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产品生产优势,为群众提供差异化的优质生态产品。

区域发展总体思路和空间布局形成后,围绕南部区域发展问题形成了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明确发展定位。立足片区生态发展优势,借势峨眉山景区建设世界级景区的发展机遇,突出医(康)养为特色的生态产业发展,建成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区,在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片区规划改革三个方面做示范,打造峨眉山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保护基础上,规划发展森林康养、体育休闲、生态研学等新业态,建成峨眉山景区的延展空间,补齐峨眉山景区产品单一短板,实现“朝圣峨眉”和“养心峨眉”协调发展,探索出一条疫情冲击下山岳型观光景区从“门票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发展新路子。

二是明确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在峨眉南部片区投资达到500亿元,带动环峨眉山市医(康)养产业累计投资达到1000亿元以上,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每年吸引来峨旅游2500万人次以上,其中来峨医(康)养100万人次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从经济意义上“再造一个峨眉山”。片区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人均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区域发展总体平衡。

三是明确发展原则。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厚植生态产品价值。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发挥政府在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和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片区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系统谋划、稳步推进。坚持系统观念,搞好片区总体设计,排出发展优先序,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各项工作。

四是明确发展重点。着力解决交通体系构建问题。落后因交通,发展靠交通。以峨眉景区为核心,全面理顺交通及配套体系,对外畅通高铁、高速大通道,对内畅通景区、城区、乡村内循环,让全球游客当日可达。着力规划建设以登山为特色的步道体系,奠定体育公园基础,建设国家山地体育示范景区。着力建设国际化康养度假区。对标英特拉肯小镇等国际知名旅游胜地,规划建设龙池国际旅游小镇和“南山里”国际生态康养度假区,以期达到服务300万游客和10万常住康养人口的能力。着力建立景区联系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共享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五是明确发展保障。鉴于峨眉南部片区既是峨眉山市乡村振兴主战场,又是峨眉山景区发展新空间,峨眉山风景区和峨眉山市共同成立了峨眉南部山区开发指挥部,承担起领导作用。实施“五统一”管理体制,即在规划、项目、建设、管理、营运方面实现景城统一,在项目、资金、人才、土地、服务五个方面实现要素集中集聚。着力建设发展环境,全面实施“办事不求人”“有困难请找我”“人人都是文明使者”三大党建平台,把服务环境比肩峨眉山风景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提升工作效力,建立高效的工作专班,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整体工作合力。着力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推进开发建设,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广大干部想干事、干成事的积极性,把峨眉南山建设成为投资热土、创业热土。

四、结论

近年来,峨眉山市和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主动探索。南部山区作为“十四五”时期峨眉山市发展的主战场,将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上助推峨眉山市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将带动峨眉山市120余万亩森林资源、3800余万吨优质水源、23万亩优质茶叶资源、10万余亩中药材资源的高价值转化,奠定“文旅康养、食品饮料、乡村旅游”三大产业发展基础,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作者:龚德勤,系中共峨眉山市委书记、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