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论坛评论 > 正文

人民论坛网评 | 更好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人民论坛网评配图

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五指山脚下的水满乡毛纳村。走进黎族群众家中看望,同村干部、村民代表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我们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接着要奔向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工作要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做,首先要巩固脱贫成果,巩固住再往前走,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中国共产党关心的就是让全国各族群众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党没有自己的利益,党的领导干部更不应该有自己的私利,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以及新奋斗的起点。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因此,需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解决乡村的相对贫困问题,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加快完善衔接机制,实现体制机制的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各部门的交流协作,共同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与实施策略,明确衔接的主要内容、重要环节以及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及时建立各级政府工作协调与项目统筹机制,从责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政策保障机制等多方面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体系。首先,需要建立省级扶贫机构与乡村振兴领导机构多部门的协作办公机制,强化领导决策的一致性与高效性。其次,需要充分借鉴脱贫攻坚经验,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组织领导机制,保证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员积极参与工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督促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最后,需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掌握脱贫攻坚监督考核经验的前提下,建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监督的作用。

全面整合相关政策,保证政策体系的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了完善的政策体系。“十四五”时期,需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总体思路对各类支持脱贫攻坚、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全面整合,促进个体化发展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将特惠性、特殊性帮扶措施转化为常态化帮扶措施。例如对社会保障政策来说,可以结合相对贫困人口的结构特征,对扶贫政策进行合理调整,实现扶贫保障性政策与民政部门负责的低保等政策有效衔接,建立乡村振兴中相对贫困群体保障与帮扶的长效机制。另外,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入股,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对资金政策支持来说,需要实现各类扶贫资金、涉农资金的全面整合,建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规模效益。

促进乡村产业升级,推动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产业发展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致富的关键。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扶贫产业的优势体现在就业门槛低、增收见效快等,能够促进贫困地区的全面脱贫。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产业选择、政策支持、技术服务、组织形式等相关因素,将产业发展的重点调整至产业兴旺的要求上,重视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特色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要制定完善相应的扶贫产业发展政策,全面实施消费扶贫,为扶贫产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例如衔接好土地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资金扶持等,将扶贫产业纳入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其进一步发展。要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巩固与完善产业扶贫阶段中产生的各类稳定高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规模与效益。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区域特色,分类提高乡村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等,在保证各项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功能促进产业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人才工作的有效衔接。干部人才与基层组织对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人才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人才队伍的衔接关系密切。首先,须继续下派乡村振兴指导人员,建立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不断夯实“三农”干部队伍基础。其次,可试点将公费师范生、医学生的招收培养范围扩大至农科生,逐渐提高农科生的招生录取人数,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人才前农村干事创业。最后,要牢牢把握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联合开展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机遇,积极引导与鼓励涉农高校、职业院校树立办学导向,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机制。除此之外,需要加大科技与人才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结对帮扶机制,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与农村地区建立长效帮扶与合作机制,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项长期性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支持模式及衔接策略,从机制、政策、产业、人才等层面触发,由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作者:徐永霖)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人民论坛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