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内需潜力,拥有巨大优势和潜能的科技创新,共同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构筑起我们的信心底气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
4月18日,中国经济首季报出炉。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中CPI同比上涨1.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6.3%,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货物进出口总额94151亿元,同比增长10.7%。面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经济“开门稳”,再次证明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仍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
从开年“成绩单”看中国经济走势,我们充满信心。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也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影响加大。我们顶住压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爬坡过坎、主动作为,整体上稳定住了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当前,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内需潜力,拥有巨大优势和潜能的科技创新,共同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构筑起我们的信心底气。
经济整体韧性强,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靠。推动供给侧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是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举措,更是着眼长远、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去年以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实施,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开展,一大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速崛起。一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市场供应充足,煤炭产量持续高位稳定运行,价格稳步回落,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9.48亿吨,同比增长2.8%。受疫情影响,近期局部供应链不畅,从中央到地方发力“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维护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为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提供保障,我们有政策、有预案,有基础、有成效。
经济整体韧性强,体现在市场和内需的潜力巨大。我国具有扩大内需的独特优势,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需求层次丰富,规模优势显著。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比上年同期缩小0.04,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9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促进消费仍有较大潜力;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9.0%,制造业投资增长15.6%。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定会更加强劲。
经济整体韧性强,还体现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科技创新一边为企业赋能,一边给市场助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今年货币政策创设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财政政策聚焦制造业、科技创新给予税费支持,多地组织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一季度科技创新释放新动能,信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1.3%、19.0%,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0.8%、24.3%、10.2%。把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政策落实落细,坚定不移深化“放管服”改革,就能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恢复态势没有改变,发展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改变。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们一定能战胜内外部风险挑战,实现预期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