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区域空间演变与联系深化的有机整体、接轨全球经济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单元,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正逐渐成长、成熟。“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如何推动城市群形成合理的功能空间分布,以相对稳定和均衡的功能结构加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命题,对于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河北金融学院阎东彬教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布:动态测评与相对平衡》一书,以城市群功能空间的相对均衡分布为独特切入点,回应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关切。该书对于理解和把握城市群功能空间的内涵、功能空间优化的动力系统、功能空间演化的历史轨迹、现实状态以及未来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廓清了城市群功能空间的基本内涵。本书着重强调,城市群功能空间是城市群的产业功能、交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等复合功能在区域空间内分布所形成的结构状态,是区域—要素—协同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并非传统的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功能的简单综合。
其次,揭示了城市群功能空间演化的动力系统及其作用机理。城市群功能空间演化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复合动力系统,它的动力源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而不局限于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系统向都市圈、城市群系统演化的动力;二是城市群自身和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所具备的四类单一功能(包括产业功能、交通功能、城镇功能、生态功能)向复合功能演化的动力;三是城市群上述功能在空间系统中分布,形成的相对均衡—失衡—再平衡—失衡—再平衡的结构状态,其自组织演化的动力。以上三种动力源,本书将其概括为四种驱动力,即产业驱动力、政策驱动力、交通驱动力和社会驱动力。各种驱动力按照不同的强度和方向作用于城市群空间,其合力方向决定了城市群空间演化的最终发展方向,合力的强度决定了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程度。
再次,总结了世界级城市群功能空间演化的共性特征。本书运用历史研究和横向对比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了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这三个世界级城市群功能空间演化的历史轨迹,揭示了世界级城市群功能空间合理化分布和高级化演进的基本规律,一是积极发挥政府、非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对城市群和内部城市的功能空间具有明确而严格的规划和制度保障;二是城市群内部形成了若干较为成熟的都市圈,都市圈是城市群功能承载的基本单元;三是发达的交通网络是城市群国际化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保障;四是城市群内部城镇功能完备、产业结构合理。因此,京津冀城市群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要加强城市群的科学布局,强化区域协调的机制建设;重视京津冀城市群主导产业的定位,构建城际战略产业链;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网络化发展,建设好城市群创新体系;有效发挥都市圈集聚正外部性,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快速发展。
最后,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布相对平衡状态持续优化的综合策略。一是践行城市群功能定位,科学划定各类功能空间,构建合理的功能结构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京津冀人口—城镇—产业—交通—生态的动态均衡;二是构建功能互补、多城联动的区域空间布局,打造若干充满活力的都市圈、强化首位城市地位,形成一体两翼、多中心、网络化形态管控体系;三是建立“反磁力中心”,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内部产业功能错位、协同发展,以产业功能的空间优化促进交通功能、城镇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协同优化;四是提高区域协同治理能力,创新要素流动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城市治理体系。
(作者:孙健夫,河北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