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国企党建 > 正文

奋进的力量:心有所向 功不唐捐

编者按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回溯过往,从“铁人精神”到“青藏铁路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都印证了“劳动光荣、奉献伟大”。新时代,劳动者的内涵被前所未有地拓展,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时代意蕴。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几十年来,奋力拼搏、勇挑重担,孕育锻造了一批批模范典型。“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我们向他们致敬,向强大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致敬。

“工程之眼”陈兆海:没问题 马上出发

2022年3月18日深夜,还在工地上忙碌的陈兆海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没问题,我收拾一下马上出发。”带着用了27年的全站仪,陈兆海出发了。

23天后,长春市一座能够容纳近2000人的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它的测量手正是全国劳模、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工程首席技能专家陈兆海。

个子不算高,皮肤不算白,头发不算长……陈兆海给人一种敦厚踏实的感觉,“我就是个粗人,没什么远大的理想,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熟悉陈兆海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后天缺陷 “大小眼”——左眼睛小右眼睛大。作为一个测量手,陈兆海要求自己每次读取的数据都要比仪器精准,“卡尺对仪器的观测,精度只能是厘米,毫米这一块,需要我们自己估读,怎么把毫米估读得准确,这个基本功我练了十年。这十年,可能因为闭眼只会闭左眼,导致左眼要比右眼小一些”。

时间回到27年前。1995年,刚刚从天津航务技工学校测量试验专业毕业的陈兆海进入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工作,带他的师父是公司出了名的严师赵振国。“每天跟着师父爬圆筒沉箱,早晨上来晚上下去。一天晒下来,感觉皮都快掉了”。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大半年。有一天,师父赵振国外出不在,现场又着急要测量数据,陈兆海硬着头皮尝试了一把。第二天师父看完数据,不但没有责备,反而把手中的仪器扔给了他,而且一扔就是10年。“师父的鼓励和信任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已近花甲之年的陈兆海每每提起师父,都充满感激。

2004年,陈兆海参建的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进入大干阶段。当年还没有使用GPS技术,只能用“打水砣”的方式检验基床平整度。为了在一个月仅两次的大潮中安装更多沉箱,陈兆海常常一连几天吃住在海上,最长一次在沉箱上待了26个小时。

40多斤重的“测深水砣”,每天扔上百次,必须追着海流一路小跑,最佳读数时间不足1秒……几个月下来,陈兆海硬是把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肌肉记忆,靠人工测量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10厘米以内。

陈兆海为水下基础施工提供的准确数据,保证了沉箱安装的高效推进。该工程最终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如今,全国技术能手、辽宁省劳动模范、大连市五一劳动奖章、大国工匠,已经众多荣誉加身的陈兆海依旧每天奋战在工程第一线,“安全帽、工作服、测量仪,我想这辈子可能都离不开这三件宝贝了。”陈兆海转过身,带着团队又走向了工地……

“断指铁人”王尚典:底线有多高 质量就有多高

今年两会“代表通道”上,一位身着工服的石油工人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他一口东北腔普通话铿锵有力,主动展示的右手上足二趾移植替代的大拇指以及背后的故事让人动容。这位基层代表就是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车工高级技师王尚典。

全国车工冠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这些年来,王尚典荣获省部级以上荣誉30余项。不过,他的成功之路却经历了旁人无法体会的艰辛。

2000年刚参加工作,王尚典就深深迷上了车工技术,是车间进步最快的技术青年。工作仅一年就获得锦西石化公司车工状元桂冠,并连续三年获此殊荣。

他的人生轨迹在2005年发生了重大转折。在一次加工事故中,王尚典的右手大拇指粉碎性断裂,医生说,只能将左脚的第二个脚趾移植到手上,替代大拇指的基本抓握功能。这还能干车工吗?

“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王尚典回忆说,他尝试用自己的食指指背去代替拇指,经过反复练习摸索,奇迹般地又能操作车床了。

一转眼七年过去。2012年,王尚典一路过关斩将,以辽宁省第一名的成绩参加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最终站在了全国车工冠军的领奖台上。这项荣誉让他获得了“断指铁人”的称号。

“工作是一种态度,底线有多高,质量就有多高”。这是王尚典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诠释。他认为,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

2017年,王尚典根据大直径波齿垫碟形产生的原理进行分析,采用逆向思维,总结出“大型波齿垫碟型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零成本,效率高。在企业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王尚典牵头成立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解决了很多生产难题,完成一些跨企业难题攻关。“弯环机的拓展加工”“快速调整立式车床锥度误差”等几十项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并获奖,创效超2000万元。

“学好技术就是为了应用,不干活有再好的技术也没有价值。”王尚典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当被问到,铁人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作为一名一线的石油工人代表,如何在本职工作和代表履职中体现新时代的铁人精神?

“我坚信,劳模工匠精神和铁人精神一定能够代代相传,我们有决心和信心,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产业安全贡献更大力量!”王尚典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DCS领航人”田雨聪:专注研发30年 只为做好这件事

2021年4月,内蒙古。在布连电厂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工作站内,工程师们正热火朝天地调试着被誉为火电厂“智能大脑”的智能分散控制系统,偏偏有一组信号出现不正常跳动。最后的计划并网时间即将到来,信号跳动的原因却迟迟未找到。

作为智能分散控制系统的主要设计者,国家能源集团国能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国能智深”)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田雨聪对这套系统最为熟悉,但是想从几千个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和几十万行代码中找出问题,依旧是一项艰巨任务。经过田雨聪和团队持续十来天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排查,最终找到了问题并彻底解决。

一个月后,布连电厂2号机组按时完成了全国产化分散控制系统改造升级并网成功。看到正常运行的系统数据,田雨聪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对于技术工作而言,只要肯努力,肯定能成功。”这是田雨聪激励自己和团队的话。回想当年我国火电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情形,田雨聪感触颇深,“当时,一套30万千瓦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售价高达几千万元人民币,工程服务也不及时,后续运维成本高,但是没办法,不得不用。”

1993年,田雨聪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电厂自动化所。前辈们执着专注、勇于创新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敏学好思、擅于钻研的田雨聪,很快进入工作角色。

白天,田雨聪跟着师傅和同事们一起研究,晚上,他加班钻研,常常一忙就到凌晨三四点。所住宿舍早锁了门,田雨聪就干脆在实验室打地铺。这种执着拼搏的精神,让田雨聪很快成为公司研发中心的中流砥柱。

田雨聪说,DCS(分散控制系统)对国家战略很重要,“我们不仅让发电厂‘会思考’,而且完成了关键芯片的全国产化替代,不再用外国人的产品和技术,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

截至目前,田雨聪研发团队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DCS产品已经大规模推广应用至300MW、600MW、1000MW机组上,实现各类工程应用近3000台套,累计产值超过30亿元。

“勤于钻研、勇于创新”“为人低调、以身作则”“每天坚持工作至晚上九十点才下班”“对产品研发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同事如此评价田雨聪。

2020年11月24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当晚,田雨聪研发实验室和产品生产车间灯火通明,他正和研发团队一起,为新一代国产化DCS及核电非安全级DCS硬件产品测试。此时,田雨聪已经有了新目标,“国产控制系统产业化已然实现,我们要继续努力,让我们的民族品牌持续引领世界!”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