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当前,我国已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三农”工作重心正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要响鼓重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通过“志智制”的综合提升,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伟大历史成就,齐奏乡村振兴“新乐章”。
“提志”激发内生动力,吹响共同富裕“冲锋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脱贫后致富的想法和决心。所以,防止返贫要先提升志气,促进脱贫群众由“被动扶”向“主动富”转变,让脱贫群众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防止返贫的关键要靠自己,只有克服和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提振精气神,增强自信心,不断涵养防止返贫的内在自觉,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充分相信农民、依靠农民,体现农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给农民和基层更多的自主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输血式”脱贫变“造血式”发展,从根本上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动力”。
“提智”培育发展能力,唱响产业支撑“主旋律”。注重学习科学技术,提升脱贫群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能力和素质,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针对脱贫地区当前发展难题,围绕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内容,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及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培养一批真正懂农、爱农的人才,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农人”转型,为实现乡村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注重鼓励脱贫地区发展多元化产业,把农业产业化放在第一位,推动“三产”融合,使特色产业真正成为脱贫群众的“摇钱树”“定心丸”,实现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和永久脱贫。
“提制”完善制度保障,奏响政策环境“协奏曲”。“要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针对一些特殊情况,采用了如异地搬迁、金融帮扶等临时性的帮扶措施,也产生了较好的帮扶效果,但这些政策或多或少带有阶段性的福利性质,而乡村振兴则需要考虑可持续性的社会投资。要对标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制定整体发展策略,建立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和长效稳固的提升机制,结合地区实际不断细化、优化各项帮扶政策,逐步实现帮扶政策由特惠性、临时性向普惠性、持久性的转变,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制度机制推动乡村振兴任务落实落地,实现对脱贫成效的全方位提升。(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委组织部 陈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