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地方要闻 > 正文

浑源县:千年黄芪趟出万民致富路

“今年我家能刨1300多斤黄芪,就按每斤十四五块的价格算,最起码也能收入2万多。”浑源县裴村乡大桥村的张吉高兴地说到。

经过多年的发展,浑源黄芪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种植与产业化发展,全县宜芪面积39.5万亩,有芪面积28万亩,规范化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年可采刨鲜黄芪2500万公斤,产值达到了5亿元。

一根浑源芪,一条金苗苗。黄芪已经成为浑源高质量发展中的硬底气,在推进黄芪兴县战略中,浑源县坚持以产业为支撑精准施策,以实施“五大工程”为抓手,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脱贫发展之路。

抓道地特色,实施浑源道地黄芪良种选育繁育及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工程。在官儿、千佛岭、青磁窑3个乡,发展黄芪良种繁育与优质种子种苗供给基地2万亩以上,保证黄芪等中药材生产种源纯正、品质优良。

抓产业基地,实施黄芪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与推广工程。参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要求,积极推进五个山区黄芪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三个坡区黄芪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两个平川区黄芪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

抓龙头企业,实施浑源黄芪品牌培育工程。以泽青、国新能源为示范,积极扶持发展黄芪规范化种植企业。积极鼓励扶持种植大户,连片种植,规模扩张,实现土地集中使用,资金集中投放,技术集中指导,管护集中给力。扶持发展黄芪中成药、中药饮片等初加工企业,全力打造浑源黄芪品牌,力抓高档礼品芪和精品芪的开发,形成高、中、低档系列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抓市场销售,实施黄芪产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组建浑源黄芪交易网站等中药材信息化交易平台,建设配套完善的现代化信息和物流体系,进一步畅通信息、搞活流通,拓宽黄芪销售渠道。

抓产品安全,实施黄芪医药质量保障工程。加强中药材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筹建浑源黄芪研究所,建立县黄芪生产技术指导中心,加强对县乡村三级黄芪产业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培养基层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及管理人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同时,组织农口部门的土壤专家,对全县川区土质进行抽样化验,摸底普查,凡宜芪土质地区,均指导发展黄芪插播。建立黄芪种植、初加工、流通质量控制设施和技术体系,推进中药材GAP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质量跟踪监控体系建设。多条强有力的把关防线,织成了质量监控“防护网”,守住了浑源黄芪的“道地魂”。

目前,浑源县投资9000万元、总建筑面积11692.39平方米的黄芪文化园,已经完成了文化体验基地、药茶生产车间、产品展销中心、博物馆建设,计划5月份开园运营。

“通过黄芪文化园的标准化、精品化、高端化运作,不仅要展现恒山黄芪文化,更要强力打响恒山黄芪的金字招牌。”浑源县县长赵昱清说。

下一步,浑源县将重点在延长黄芪产业链上做大文章,在积极推进黄芪中药标准提取物深加工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黄芪观光、黄芪温泉、黄芪养生等围绕黄芪的新兴产业,全方位打造黄芪文化,抢占黄芪产业发展制高点,实现浑源县由“中国黄芪之乡”向“全国黄芪强县”迈进的蝶变。(浑源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