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快递员在分拣快递。许丛军摄/光明图片
快递小哥驰援上海。新华社发
【经济界面】
近期,受疫情影响,多地居民开始了居家办公生活,快递物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供给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快递业在畅通城市物流的同时,也暴露出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网购的商品不发货、到货慢,消费者被迫取消订单;新鲜农产品运送时间过长,到手后已腐烂变质;由于快递人手匮乏,堆积在网点的包裹难以及时送到居民家中……随着“千亿时代”来临,快递业如何提升末端配送“最后一百米”的效率、畅通更多物流“毛细血管”?
快递进社区 助力保供“最后一百米”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配送量大幅增加。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全市邮件快件日均揽收量近600万件,投递量约1000万件,日均收寄量、投递量均比疫情反弹前增长100万件。众多快递物流从业人员成为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力量,让市民“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生活物资相对充足,但如何把物资顺利从生鲜超市、餐馆及时配送至居民家中?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地已与美团外卖联合探索在疫情管控区内启动“内循环”式独立外卖配送服务,管控区内居民可下单网购生活物资,由持通行证的管控区驻点外卖骑手以无接触配送的方式将物资送达居民。在该模式下,外卖骑手吃住均在管控区内,严格实行核酸、抗原按时检测,在配送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实现全闭环工作及生活。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表示,“内循环”配送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不仅能充分调动管控区内的配送内循环,还能推进城市的良性内循环。
4月9日,酒仙桥街道二街坊4号楼1单元被划定为管控区。京东物流紧急在封控区外设立临时站点,用短程接驳的方式将居民订单以路区为最小单位,配送至封控社区,再由快递小哥送货上门。除配送物资外,快递小哥还兼具志愿者身份,为社区居民提供核酸检测登记、秩序维护、运送生活垃圾等志愿服务。
通过这种“短程接驳+志愿服务”的末端服务创新模式,快递小哥深入封控社区内部,为提供居民生活物资“最后一百米”配送,在有效保障隔离期间居民生活物品供应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封控社区内的物资配送效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认为,当前快递物流发展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末端网点短缺,不适应高时效高频次的消费物流需求;区域物流枢纽承载条件不够,不适应标准化大批量的中转物流需求等。
在何黎明看来,应持续推进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善城市物流网点布局,科学制定配送车辆通行规则,借助互联网平台,搭建城市配送“运力池”,开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智能配送等先进模式,破解城市物流“最后一百米”难题。
快递进村 为农产品直达市场打开通道
近期,因为部分地区疫情散发等因素,全国快件揽收量和投递量均有所下降。3月中旬以来,快递日均业务量出现下滑,以4月18日数据为例,全网揽收业务量为2.61亿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8%。部分省际、市际的快递网络停运,导致上游商家发货慢,大量网购订单被取消,给农产品寄递销售带来一定影响。
“每年3-6月,正值海南省水果丰产,上市水果品种多、产量高,是我们的水果寄递旺季。但近期由于疫情防控,物流运力减少,水果销售出现波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邮政网点负责人柯贤才盘点了一天的收寄量。他告诉记者,今年受疫情影响,乐东邮政收寄量同比下降了20%~30%。
而最近,在邮政全网协同下,物流配送直通原产地,海南水果高效出岛,受到果农的肯定。“工人上午采摘完毕,下午打包发货。快递员直接把邮车开到农场。有时我们忙不过来,他们还帮我们打包。”乐东果农余根作的农场里有近两万棵芒果树,去年开始尝试线上销售。芒果大量上市后,最多的时候一天卖出400件、2000多公斤。“邮政快递很方便,帮我们直接从农场把芒果运到全国各地,不用担心芒果烂在树上卖不出去了。”余根作说。
中国邮政海南省分公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海南邮政积极通过进村设立邮快驿站、推进公交带运进村邮件等形式,满足当地农民的农产品寄递需求,加大“农产品出村”服务力度。目前,海南省快递进村覆盖率超90%。
尽管目前乡村物流业务量在不断增长,但是订单分散、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低、末端网点管理粗放等问题仍亟待解决。
北京邮电大学邮政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共同发布的《快递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指出,除了构建以技术创新、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农村智慧物流体系外,还需要针对特色生鲜农产品丰富的西部偏远地区,充分利用好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和生鲜产业链数字化,建立生鲜农产品从产地直达消费市场的快速通道,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减少在流通环节的不必要浪费,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末端配送数智化 “千亿时代”新赛点
目前,我国物流业仍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2021年12月8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千亿级别,日均服务用户近7亿人次。“当前邮政快递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行业规模大但质量不高,发展速度快但优势不足。”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快递企业电话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快递物流发展的症结所在。
“千亿时代”的快递物流,提质增效势在必行。疫情的反复让市场看到打造数智物流的重要性。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数智化技术与手段,能大幅度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近日,“无接触社区保供站”在上海市嘉定区多个小区落地运营。据了解,这些站点将作为社区门口的临时货物储存与防疫消杀点,由快递小哥提前将物资送到小区门口空旷区域。此外,快递企业还在上海部署了100余台智能快递车,在封闭社区进行物资的无接触配送,发挥智能快递车、室内配送机器人等直达“最后一公里”的技术优势,提高快递站点到社区的接驳效率。
据了解,部分快递公司在社区、校园提供数字社区综合服务,除了满足消费者寄递、自提和按需上门服务需求,还能与集约化的城市配送体系一起,增强城市物流的保供能力。这种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在4月上海保供物资运输中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
在封控环境下,城市可运作的配送站点和配送人员大量减少,快递企业开通了网格化销售和社区集单配送的新模式,即在商超仓库根据社区维度生产包裹,由专车直接送达社区。驿站无人车会在防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社区“最后一公里”物资配送。
“应急所需的物流保障,要求快递服务在短时间内快速、高效、精准反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杨达卿认为,要推进共建全国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强化数字技术助力防疫,同时加强应急物资的需求预测、采购、运输、存储以及配送的全链路精准管控,确保应急物流信息的及时发布,推进跨区域的应急物流信息互通互认。
杨达卿指出,未来消费者会有更多消费选择。提升数智物流水平、利用价格杠杆为消费者匹配适合的解决方案是大势所趋。随着快递服务的不断提速,末端配送环节的服务体验将成为快递企业新的角力点。
(本报记者 董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