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党历来重视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时代背景,从制度设计与指导思想两个方面持续完善文艺工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文艺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不断发展,党性与人民性、政治原则与创作自由的辩证关系愈发明确。
【关键词】文艺工作 制度建设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I20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关注文艺事业发展,围绕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来组织、引导文艺工作,相继制定了指导文艺工作的政策方针,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立体化的文艺工作体系,推动文艺活动在记录时代风貌、传递先进思想、凝聚奋斗力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革命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确立了文艺工作体制、创建文艺团体,积累了丰富的文艺工作经验。在队伍建设方面,为了发挥文艺工作在革命斗争中的积极作用,党高度重视培养文艺工作干部。瞿秋白、蒋光慈、韦素园等人在学成归国后,成为党的首批文艺工作干部。同时,李大钊在上海大学先后进行了数次演讲,马克思主义影响了邓中夏、茅盾、田汉等文艺工作者和理论家,为党领导的文艺工作培育了后备力量。在制度建设方面,党在革命根据地探索建立宣传队制度和“党政群”三位一体的文艺工作体制,详细规定党的文艺工作机构的职权范围,党管文艺的基本方针逐渐形成。1942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系统总结五四运动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阐述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主张以及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等问题。1943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确立了党在文艺工作中的领导地位,首次提出“党的文艺政策”概念。在机构设置方面,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设立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负责苏区的文艺建设,并在国民党统治地区组建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引导各类进步力量和革命文化团体参与民主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而创办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鲁迅美术学院”,建立全国性文艺团体“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广泛团结抗日力量,“象前线将士用他们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民众,捍卫祖国”。新中国成立前夕,党领导的全国性文艺家协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成立,成为党联系全国文艺界的重要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文艺理论,为文艺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党在革命时期确立了文艺工作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基本宗旨。五四运动后,党为“大众文艺”“大众文学”赋予具体的社会意义和阶级内涵,强调加快建立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艺事业。文艺工作的阶级性、人民性与政治性不断明确,其范围涵盖了包括工人、农民、兵士及城市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实际诉求。另一方面,革命时期党领导的文艺工作具有革命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特征。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反对将文艺事业同阶级基础进行简单割裂,提出文艺工作者必须具备坚定的阶级立场,依据不同时期的革命中心任务进行创作。这一时期中共中央提出的文艺更好地服务民族与人民的解放事业的文艺工作理念,更加坚定了文艺工作者的政治立场与革命信念。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艺工作实践,历经长久发展与艰辛探索积累下丰富经验。一方面,开展文艺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设置专门的文艺工作机构和规范文艺建设的具体过程,明确了文艺创作的服务对象和价值取向,加强了党对文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思想引领,为革命时期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文艺事业、加强文艺工作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贯彻好、执行好、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指导意见,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姿态担负起时代赋予文艺工作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开展文艺工作必须坚守人民立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艺工作以是否满足人民需要作为评判文艺作品的根本标准,始终强调文艺工作必须立足大局、服务人民。推动当代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完善,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确保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具有广泛真实、牢固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更加强调文艺的审美性与艺术性
中国共产党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时代任务,进一步明确文艺工作的指导方针,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引导文艺工作有序开展。在指导方针方面,党坚持发扬艺术民主,推动文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及“推陈出新”等基本原则。为了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961年6月,周恩来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上指出,必须按照艺术规律领导艺术工作,正确认识文艺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反对文艺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作风。在制度建设方面,党高度关注文艺工作体制优化。1962年4月,中共中央批准执行的《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详细规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原则,指出各级党组织要以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为首要目的,帮助文艺工作者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一般性的行政事务或文艺工作应当交由具体行政机构或文艺部门进行处理。1953年9月成立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1953年10月成立的中国作家协会,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1954年9月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系统负责文艺工作的具体事项。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续革命时期党管文艺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主张的基础上,围绕社会现实开展文艺工作。一方面,党更加注重文艺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基本方针的正式提出,极大促进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涌现出许多兼具现实关怀和艺术素养的高质量文艺作品。另一方面,党对文艺与政治的辩证关系理解愈发深刻。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领导的文艺工作在坚持正确政治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文艺的审美性与艺术性,突出表现为高度尊重文艺工作的自身规律,最大限度保障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自由。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民主性,主张给文艺家提供宽松的创作环境,反对“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艺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突出成就,对于当前全面推进文艺事业发展、加强文艺工作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方面,做好文艺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在制度设计、机制优化及观念引导等方面呈现出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鲜明导向。党领导的文艺工作应秉持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进行调整与优化。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文艺创作的关系。如果采取过于刚性的举措,往往会对文艺发展造成一定束缚,甚至压缩文艺创作空间。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必须在把握文艺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做好文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思想引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促进思想解放、繁荣文艺创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恢复重建相关组织和制度,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也步入新阶段。在机构设置方面,中国共产党恢复了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等文艺团体,先后成立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机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实现了分类化和精细化。在体制改革方面,体制改革是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撰写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一文为深化文艺体制改革奠定基础。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将深化文艺体制改革当做未来工作的重要领域。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就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工作布局作出全面规划,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持续推进。
在制度建设方面,198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精神的通知》,指出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为新时期文艺事业的繁荣提供了理论上、思想上政治上的方针”,各级党委必须贯彻执行。1997年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系统阐释了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此外,设置权威度高、影响力广的文艺奖项有益于激励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并引导文艺工作健康发展,在健全完善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茅盾文学奖、电影金鸡奖、戏曲梅花奖、“五个一工程”奖、书法兰亭奖等文艺奖项相继设立,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发挥了导向作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恢复并确立了“双百”方针在文艺工作领域的指导地位。党正确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领导文艺工作的经验,指出当代文艺的社会性质与发展方向是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极大推动了新时代文艺的蓬勃发展。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党从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整体要求出发,强调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抵制各类错误或腐朽思想的侵袭。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着重于正确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速变迁,西方社会思潮和文艺思想不断涌入国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导,教育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文艺创作精神,坚决反对僵化、不切实际地套用西方理论来审视解读当代中国的文艺作品的做法。
随着文艺工作体制的恢复重建和文艺思想的持续创新,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呈现了良性发展的稳健态势,相关实践对当前文艺事业发展具有启示意义。一方面,要在全面依法治国框架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党更加注重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这主要体现在先后对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经济的关系作出政策性调整。同时,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制度规范特别是法律体系建设在推进文艺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加快建立健全文艺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深入改革党领导文艺工作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文艺事业发展要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避免过度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能够体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尚。文艺工作和娱乐工作存在显著区别,避免文艺工作的泛娱乐化是党在新时期指导文艺事业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奉行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创作方法,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创作理念,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走向繁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中国共产党加快健全和完善文艺工作制度的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文艺工作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文艺工作在激发传统文化活力、创造精神动力、引领社会风尚方面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为文艺工作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2015年10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创作导向、队伍建设、党的领导等方面,系统规划了加强和改进文艺工作的思路。同年12月,《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文艺创作的激励机制。2016年1月,为了建立高质量的艺术人才队伍和文艺工作干部团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联合六个部门制定《全国文艺骨干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规划》,对艺术工作者和文艺工作干部进行系统培训。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并就文艺工作者的观念更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以及文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适时更新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技术手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在新的时代境遇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文艺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飞跃。其一,在文艺传播内容信息化、渠道多元化、平台多样化的现实背景下,党不断完善文艺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提高作品质量、坚持社会效益、紧扣时代议题,并通过明确领导主体、优化治理模式来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其二,中国共产党强调文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同样需要人民,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就是人民的文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推进党的文艺工作事业发展,必须恪守人民立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将人民群众作为文艺事业建设的参与者、文艺审美的鉴赏者、文艺工作成效的评判者。其三,中国共产党积极转变观念,调整原有治理模式和引导方法,创新文艺体制机制和治理流程,促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从线下到线上、从单维到多维、从平面到立体、从单向到双向,实现党的文艺工作从层级化管理向扁平化治理的有序转化。
党在领导文艺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实践中坚定中国文化自信,不断推动文艺工作走向善治。党的文艺工作始终依据现实国情和客观实际,因时因势地调整或改进,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走向辉煌。
(作者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廉政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②贾尧天:《新时代背景下文艺思想研究》,《艺术评鉴》,2019年第19期。
③郑承军、陈伟功:《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历史溯源与当代阐释》,《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4期。
④蒋述卓:《新时代文艺中国精神表现途径初议》,《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10期。
责编/韩拓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