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理论 > 正文

把握系统观念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这是我们党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理论概括。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整体统帅局部,局部制约整体。整体与部分相辅相成,离开了部分,整体不复存在;离开了整体,部分不成其为部分。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决定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我们认识事物,既要把握事物的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更要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搞改革,既要从整体着眼,从面上考虑,树立全局观念和战略思维,也要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优化结构,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和方法论。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人类社会,把社会系统看作一个有机体,他指出,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恩格斯也指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是对普遍联系和系统观念的哲学表达。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分析了社会是一个复杂大系统,分析了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的整体联系,分析了经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运动过程,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世界普遍交往、历史向世界历史演变的世界大系统,等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动体现了系统观念和系统分析方法,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优化、形态演变等一系列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逻辑、把握治国理政规律指明了方向。

坚持系统观念,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和把握问题,强调把事物置于系统中加以考察,综合分析系统的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从而科学地把握事物本质,更有效地处理和解决问题,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共产党人战胜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坚持系统观念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观念和系统分析方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红军担负“三大任务”的要求,提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纲领。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同志提出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些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针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基本国情,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处理好12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这些都是坚持系统思维、运用系统观念的光辉典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统筹谋划,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统揽“四个伟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新时代强军目标,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这些布局、目标、方略和要求,都是系统观念的结晶,对新时代各项工作起到纲举目张、引领方向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系统观念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为我们提供了思想和行动遵循。比如,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强调“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在全面依法治国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强调“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强调“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些重要论述,都是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分析方法的典范。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有很多系统性工作摆在我们面前。从系统观念出发,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时,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中很多矛盾问题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如此,方能抓住“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新时代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与要求

经济社会体系是一个普遍联系、多维多元的复杂系统。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论。运用系统观念和系统分析方法,必须把握其突出特点和实践要求。

第一,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整体入手,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坚持整体推进,就要注重各项工作配套和衔接,注重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但同时要突出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治国理政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单兵突进不行,齐头并进也不行;畸轻畸重不行,同等发力、同步推进也不行;一哄而上不行,停滞倒退也不行。比如,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抓住关键性的局部,也要兼顾事物的整体,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入手,从“落一子而满盘活”的关键环节着力,以点带面,激活全盘,这就是点面结合的系统辩证法。

第二,协同配合与系统联动相结合。系统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要求各方相互配合、均衡协调发展,强调对系统各要素、整体各部分进行周密考察,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性、有序性和协同性,充分发挥各要素的协同作用。针对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改革方案要协同耦合,改革措施要协同配合,出台任何一项改革政策和措施,要考虑和其他政策措施的配套和耦合,打好“组合拳”。注重改革的协同性,就是要讲究改革的有序性、耦合性和联动性,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第三,补齐短板与彰显优势相结合。系统各要素、整体各部分,不可能做到完全均衡发展,有优势的部分,也会有存在短板的部分;各要素、各部分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子系统,有独立性就必然产生离心力。坚持系统观念,必然要求补齐短板,形成合力,既要把优势发挥好,也要把短板补齐。相互牵扯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导致系统崩溃。就拿全面深化改革来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成改革合力,最终要体现在各项改革举措协调共振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整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是一个整体,整体推进形成合力至关重要。任何一块短板都会影响全局,如果彼此不配套、不协调、不统一,就形不成合力。这种配套不应是形式上的“物理反应”,而应当是本质上的“化学反应”,这样的协同才是水乳交融的协同。

第四,结构优化与功能优化相结合。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其中包括要素之间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一定的结合方式等。社会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但决定于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而且决定于要素之间的结构。社会系统有什么样的结构,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因此,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对社会结构的研究,通过优化结构的设计促进社会整体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生产力结构、生产关系结构等的调整,比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结构优化,实现系统功能优化。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系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