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人民智库> 正文

新职业青年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主要发现:

·在社会情绪方面,七成受访者对自己当前生活较为满意,有近八成受访者认为十年后自己的生活会比现更好,但焦虑感和相对剥夺感也不同程度存在。

·在职业和社会认知方面,新职业青年注重工作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工作观较为务实;认为当前社会竞争较为激烈,对“躺平”的态度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

·在社会价值观方面,新职业青年价值观总体上较为积极向上,但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倾向。

近年来,在新技术、新经济的推动下,一大批形态多样、分工精细的新职业应势而生,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新职业青年是新兴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能最直接、最快速地反映出经济社会的变迁新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新行业的“晴雨表”。新职业青年的生活满意度、生活压力感和个人生活信心如何?他们有着怎样的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为全面了解当前新职业青年的社会心态状况,人民智库于2021年11月10日—11月25日围绕新型互联网科技从业人员、网约配送员、网络主播、全媒体运营人员、网络文学写手、电子竞技员、新型职业农民、城市网格管理员等具有代表性的新职业青年,从社会情绪、社会认知和社会价值观三个维度开展了本次调查。

新职业青年的生活满意度和个人生活信心水平较高,同时焦虑感和相对剥夺感也在部分新职业青年群体中存在

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当前新职业青年群体对生活有较高的满意度。对自己当前生活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受访者达到了七成(70.1%),感觉自己当前生活比较一般的受访者达到两成以上(24.0%)。分职业来看,数字白领群体的生活满意度要高于数字蓝领群体,网络主播、带货主播职业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最高(4.16分,五分制)。此外,个人权益保护不足、社会保障覆盖不充分、职业规范不健全等问题均会对受访者生活满意度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3

在生活信心方面,新职业青年群体成员对个人未来发展比较有信心。数据表明,有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十年后自己的生活会比现在过得好(79.7%),有一成多的受访者认为十年后自己的生活和现在比没什么变化(14.7%),只有不到一成的受访者认为十年后自己的生活会比现在差(5.6%)。一方面,大多数青年群体的职业发展正处于上升期,因此他们对未来抱有乐观期待;另一方面,很多新职业也正在蓬勃发展,这同样会增强新职业青年对未来的信心。总体来看,女性新职业青年的个人未来生活信心水平要强于男性,年龄越高的新职业青年,其个人未来生活信心也会高。

调查数据表明,新职业青年群体对当前生活满意度和未来生活信心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总体上看,当前生活满意度较高的受访者,其个人未来生活信心也较高。以城市网格管理员职业群体为例,工作的相对稳定性使其对当前生活满意度较高,职业发展的确定性也使他们对未来生活表现出更多期待;而网络主播、带货主播等职业群体,其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则更多源于较高的工作收入和更具潜力的职业发展前景。

调查还表明,新职业青年群体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焦虑心态。新职业青年的生活压力主要是生存性压力,他们的焦虑感更多表现为一种生存性焦虑。新职业青年从事的职业是新兴职业,缺乏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部分通过平台就业、灵活就业的新职业青年由于劳动关系责任主体、责任归因的模糊化,其劳动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使其在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危机困境时无法有效寻求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生存焦虑感。

新职业青年注重工作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较为务实;认为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程度较高,社会信任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新职业青年群体就业形态更为多样、工作方式更为灵活的特点,影响到他们的职业认知。在择业观念方面,自主性、舒适性和高薪酬是新职业青年群体选择当前职业的最重要原因,受访者选择较多的择业动机包括“能够自由支配时间”(48.7%), “工作内容比较轻松”(43.0%),“职业收入比较高”(35.2%)。部分新职业青年在工作中呈现出“意义贫困”的状态,有61.6%的受访者认为“工作的目的就是解决物质的贫困,没有其他价值”。一些源于兴趣的工作内容和职业形态,如美妆博主、饮食博主等,在平台的影响下会表现为博取流量和粉丝量的纯工具理性行为。“被工具化”的感受成为新职业青年群体中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获取经济利益也成为其比较单一的工作目的和意义。

当前社会的竞争程度十分激烈,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内卷”“996”等议题不断被热议,“躺平”一词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流行语甚至是行为特征,这样的现象在新职业青年群体中也十分突出。数据表明,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竞争较为激烈,社会竞争激烈程度感知得分为4.01分(五分制)。分职业来看,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感受到的社会竞争激烈程度最强,新型职业农民感受到的社会竞争激烈程度最弱。此外,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躺平”心态在劳工群体特别是青年劳工群体中逐渐滋生。但“躺平”并不等同于不努力、不工作、不竞争,而是在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的情境下选择了减少竞争消耗的“妥协”。因此,不应只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而应更多关注当下新职业青年教育培养机制、参与竞争机制的健全完善,力争为年轻人营造更为宽松、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会信任是社会关系的黏合剂,社会信任的失范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考察新职业青年群体对当前社会信任情况的评价,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信任情况处于一般偏上的水平,社会信任程度评价得分为3.62分(五分制)。收入对受访者社会信任感的影响较为显著,社会信任感最高的是月收入10000—15000的收入群体,在月收入15000元以下时,受访者的月收入水平与社会信任感大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月收入15000元以上时则大致呈现出负相关。

新职业青年价值观总体上较为积极向上,对社会公正体现了较高的关注度,十分注重自身行为的公正性,但同时有一定的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倾向

社会价值观念是较为稳定的社会心态,指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新职业青年群体的社会价值观念同当前国家发展以及青年发展的实际关系紧密,同时也受到该群体职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总体上看,新职业青年群体价值观较为积极向上,大多数受访者认同并遵守公平的社会规范,有着正确的奋斗观念,且有着当代新青年普遍拥有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个人主义观念考察的是新职业青年对个人利益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个人价值和自由意志的认可程度。新职业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现代化的产物,新职业青年群体在价值观念上也会更趋向于个体和自由。总体上看,受访者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得分确实较高,均分为7.44分(十分制)。从现实来看,新职业青年群体在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上都凸显了个体性,在工作形式上更加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在生活中更加注重多元化的个人表达。分职业来看,电子竞技员、电竞运营师职业群体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最高,该群体更注重个体化的个人表达和自我价值实现;而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在各新职业中得分最低。

工具理性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理性,所以“工具理性”又称为“功效理性”或“效率理性”,其本质在于追求效率最大化。通过考察新职业青年群体的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的工具理性观念,包括工作的目的是否仅有金钱利益这一个维度,以及社会交往的功利性程度等发现,新职业青年群体存在一定的工具理性价值倾向(均分7.45分)。工具理性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职业青年群体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提升工作效率,但也可能会导致人的物化和异化,使他们过于注重物质生活而缺少精神追求,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现代年轻人。

更好为新职业青年发展赋能

新职业为青年群体带来新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调查发现,当前新职业青年中存在着一定的焦虑感和相对剥夺感、“躺平”心态以及过度工具理性的价值倾向,普遍存在职业前景不确定性高、个人劳动权益无法有效保障、原子化和社会疏离等问题。我们应从化解新职业青年的发展困境入手,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服务政策,着力改善新职业青年的工作生活环境,更好为新职业青年发展助力赋能。

首先,健全和完善新职业青年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落实主要社会保障“应保尽保”,持续加强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形成适应灵活就业、平台就业等新就业形态的参保缴费政策,保障新职业青年享受同等的劳动合同、带薪休假、住房公积金、合理工作时间等基本劳动权益。二是在劳动报酬环节,探索根据新职业、新就业岗位特征和实际劳动投入,参考灵活就业人员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小时最低服务费用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收入水平,确保青年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报酬权益。三是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对新职业青年脱岗或失业的兜底保障,进一步推动租购同权政策,以人才公寓、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多种形式满足青年的住房需求,为其营造更多“阳光雨露”。

其次,完善新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一是从法律法规层面保障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等新经济形态和新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权益和就业权益等内容,同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法律关系,研究制定适用新型劳动关系的界定标准、认定范围和责任义务。二是深入了解和认识新职业青年群体的劳动关系、就业形态、职业特点,制定完善新职业相关标准和技能等级认定,特别是要将更多技能型新职业青年人才纳入人才计划支持范围,多渠道拓宽新职业就业青年职业发展空间。同时,做好新职业青年知识更新、技能培训、人才评价等服务,加大对新职业青年创业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三是教育部门也要紧跟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体系与方向,促进职业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实现人才培养培训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

最后,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持续营造一个对新职业青年发展更具支持性的社会环境,积极为新职业青年发声。一是要引导发展规范化行业组织,探索制定新职业的行业规范,建立行业信用体系;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完善行业工时、劳动保护、劳动时间等标准。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新职业青年提供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心理服务的活动场所或设施;也可通过物资捐赠、购买保险等方式助力新职业青年发展。三是引导形成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积极向社会宣传和推介新职业青年群体的就业方式和就业前景,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新职业,提高社会认可度和大众接受度。四是青年群体要明确和完善职业发展规划,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育自尊自信、沉着淡定、不骄不躁的心理品质,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敢作敢为的勇气魄力,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

4


【本文系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资助项目“当前新职业青年的特征与社会心态调查”(项目编号:20ZL011)研究成果】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刘哲 贾晓芬】

责编:蔡圣楠/美编:王嘉骐

声明:本文为《国家治理》周刊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国家治理周刊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