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伊始,为改变落后的卫生局面,政务院成立卫生部,领导全国的卫生事业,确立了卫生工作的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定下来后,如何贯彻落实到位,卫生宣教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民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对广大民众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府主导,力量多元
设立专业卫生宣传机构,配备工作人员,为卫生宣教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20世纪50年代初,卫生部首先组建了卫生宣传处,管理全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其后,在省、市、自治区先后普遍设立卫生宣传教育所、馆;县以上的卫生防疫站设立卫生宣传科(室);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地方病、职业病等防治机构也设有专人或由防保科(室)兼管卫生宣传教育工作。1952年爱国卫生运动兴起后,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下设宣传组,负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工作。这些卫生工作人员是开展卫生宣教的主力军,在普及卫生知识,发动群众讲究卫生、预防疾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大力吸收社会力量,与卫生宣教专业人员协同合作,多元互助,成为推动卫生宣教工作不断进展的重要支撑。开展卫生宣教工作,除了卫生系统内的宣传机构外,文化、教育、科学、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都发挥各自的职能,运用不同的方式,将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以及一般的医药卫生知识传播到民众中。此外,工交、农林、商业、服务行业等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众团体,也都积极支持卫生宣教工作,配合开展各种宣传活动。
领导带头参与卫生宣传,起到典型示范的效果。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卫生厅(局)的领导干部为宣传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措施,有的亲自向群众讲演、作报告,有的还参加现场宣传活动。如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顾德、北京市公共卫生局局长严镜清等人,都曾亲赴街头进行讲演。领导干部的带头宣传,有效推动了全民参与卫生活动的热潮。
宣教形式多种多样
利用报纸、杂志及书籍、图画小册子等纸质媒体宣传卫生方针、政策、相关新闻报道以及卫生常识等内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等报刊都曾大量刊发有关卫生工作的报道文章,在传达政策法令、介绍先进工作经验和宣传卫生科学常识上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在1959年的小学语文和自然课本中,也有向广大学生灌输卫生防疫知识、启发学生培养卫生习惯方面的内容。卫生宣传画以其色彩亮丽、通俗易懂等特点,很受群众欢迎,在卫生宣传中发挥了广泛传播的作用。据统计,在新中国最初的5年间,仅北京一地就印出了1100多万份卫生宣传画。这些宣传画涉及种痘、灭虱灭蝇、预防注射、食品卫生等多个主题,既讲知识,又教办法,为推动传染病防治工作进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幻灯以及文艺演出等形式,把卫生知识艺术化地传播于民众中。例如,196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门设立了《讲卫生》节目,其内容涉及各种卫生知识、疾病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祖国医学新成就等。该节目讲解亲切,听众很多,各地方广播电台都按时安排转播。电视、电影、幻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配以文字说明,在进行卫生宣教时形象生动,深受群众欢迎。1959年前后,北京市卫生教育所拍摄了《不要随地吐痰》等30余部影片,加上中央卫生教育所拍摄的《预防感冒》《预防麻疹》《预防白喉》等影片,共80余部,对提高民众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利用壁报、展览、传单标语等形式开展卫生宣传,也是最为普遍和深入的宣教方法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大力开展卫生建设,无论在城市或农村,随时随地都可见到有关卫生宣传的壁报、标语,非常醒目直观地将卫生政策及有关知识传达给民众。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卫生文化知识展览,综合了图画照片、文字说明讲解等多种宣传手段,既有综合性的展示,也有卫生专题展览,这在各地也备受群众喜欢。例如,1952年1月,北京市在中山公园举办全国第一次爱国卫生运动展览,有图片、实物、标本,捕鼠、灭蚊、灭蝇方法的文字说明,还有数十台显微镜。
通过演讲、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开展面对面的直接宣讲,既传递了卫生知识,也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例如,南京市在爱国卫生运动中,组织广大的家庭妇女和社会青年结成读报组,通过与居民座谈、开展读报活动等形式,在群众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卫生宣教。此外,还有些卫生人员、宣传人员在田间地头、街巷等地边检查工作,边开展口头宣传,于细微之处将卫生知识深入传播开来。
卫生宣教效果多重
卫生文化宣教活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讲究卫生、消灭疾病的热潮,直接推动了卫生运动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全国卫生状况的巨大改观,也提高了民众的健康水平。据1958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国清除垃圾295亿吨,疏通沟渠长达165万公里,新建和改建厕所8500余万个。随着除四害、讲卫生和积极防治传染病工作的推进,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全国各地民众的平均期望寿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北京,人口平均期望寿命1950年为52.84岁,到1964年增至70.59岁。
卫生宣教活动的开展,带动了民众卫生观念的转变,开始破除旧有的迷信思想,相信卫生科学,开始改变原有的不讲卫生的习惯,逐步养成讲求卫生的习俗,使民众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演变,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在开展除四害、讲卫生运动中,北京市进行过一次调查,访问了3万多个老幼居民,95%都知道四害的名字和为什么要除四害。由此可见卫生宣教对改变民众观念的重要影响。
卫生宣教活动的开展,从一个侧面丰富了文化创作的内容,推动产生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卫生文化艺术作品,推动了国家文化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1953年,全国共出版卫生宣传通俗小册子及画刊约计4000万册;挂图和招贴画约计4500万份;幻灯片约计23000多套;举办展览会13700多次;放映幻灯43400多册,组织讲演会754000多次,用黑板报宣传143000多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卫生宣教工作,使城乡各个角落的社会民众广泛地受到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积极热烈地参加到卫生运动中来,直接推动了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