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纵观中国载人航天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学习、自主创新,自我超越、勇攀高峰的历史,就是一部矢志践行航天报国之志,传承和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历史。巨大成就催人奋进,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善用载人航天精神,汇聚起青少年学生凝心聚力奔复兴的共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鼓与呼。
特别能吃苦,引领青年脚踏实地、善作善成。“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三观、磨练心性,砥砺品格、确立志向的关键时期,能不能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引导他们在历经风雨中捶打自己,完善自己,练就适应社会,适应时代要求的“钢筋铁骨”,努力抒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期待的人生业绩,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要把载人航天精神融入思政课程,通过观看航天员训练视频、研读航天员文章等不同形式,使青年学生在撰写观后感、读后感的过程中感悟吃苦精神,压实为国家富强,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觉把吃苦当成人生奋进的“第一课”,正确处理“苦乐”关系,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与逆境,把谋事之苦转化为尽责之乐,在学习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脚踏实地,彰显当代中国青年不怕吃苦、勇于负重、善作善成的良好精神风貌,为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特别能战斗,引领青年咬定目标、事必尽善。“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青年时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诱惑较多,能不能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透视事物变化发展的本质和趋势,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以不变的恒心、初心应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挑战,是关系青年能否真正成才的大问题,值得思政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本领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增强和提高的,要以航天员的故事为蓝本,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的显著变化为案例,为青年学生深刻讲解中国航天的精神密码,系统解读“特别能战斗”的要义和意蕴,引领他们不惧风险考验,在未知领域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看待个人进退得失,以事必尽善的要求对待学习生活。面对不足、面对缺憾、面对未知,引领青年学生知耻后勇,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钻研学问,以“甘当小学生”的心态拜人民为师,咬定目标不放松,不断增强精研学问、干事创业的本领。
特别能攻关,引领青年迎难而上、勇克险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青年学生,面对的思想困惑、视野短板、行动局限比较多,能不能找准突破口,重点攻克阻碍青年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娄山关”“腊子口”,决定着青年一代能否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以中国航天员事迹为典型,大力挖掘他们成长成才故事内涵,从其中提炼和概括“特别能攻关”的精神要义,用好航天员刻苦学习、扎实训练的事例,引领青年学生见贤思齐,坦然面对学业和生活上的困难,不被困难吓到,不畏葸不前,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在迎难而上中收获别样精彩,在逆境中活学活用唯物辩证法,不纠结于一时一事之得失,以“谋定后动”的大思维、大视野加强主观和客观世界改造,提高认识水平、提升精神境界,升华意志品质、增强自我革新能力,使自己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夯实自由全面发展的根基。
特别能奉献,引领青年无我忘我、矢志报国。“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青年一代,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把社会价值作为根本价值追求,旗帜鲜明反对利己主义、自私自利,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唱响为国奉献主旋律。要以备份航天员事迹为典型,认真讲述他们数十年刻苦训练,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树立起“无缘飞天,仍是英雄”的鲜明导向,让青年学生的目光不仅聚焦台前,更关注幕后,真正懂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要义。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时代考验,广大青年要从载人航天中汲取精神养分,以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为目标,潜心钻研、笃行不怠,善于实践、甘于奉献,“成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以无我忘我之状态矢志报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韶华,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作者:敖锦标 江西艺术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