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企业党建 > 正文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航天固体动力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对赢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发展的主动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和战略支撑力量。2022年是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科工六院)创建60周年,航天科工六院广大科技工作者理应准确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内涵,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从自立走向自强,从破题突围走向战略引领,努力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

科技自立自强是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更加需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不仅要加速“国产替代”,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主要领域全面实现自主国产可控,更要勇于跨越跟踪式创新,突破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

6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航天科工六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巨变,铸造了十余项令国人挺直腰杆、令世界瞩目赞叹的第一,其中很重要的经验启示,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始终将科技创新这一利剑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立足新起点,在建设世界一流航天防务动力公司的新征程上,航天科工六院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始终秉承“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创新赢得未来”的理念,主动应对竞争格局新变化新挑战,准确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积极融入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世界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不断增强固体动力事业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可持续力。

科学探索科技自立自强的航天固体动力特色之路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事关国家全局和固体事业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底线思维,在战略上做好前瞻性谋划,明确战略方向和路径选择,统筹确定近中远期重大科技任务部署;在战术上要坚持求真务实,充分认识固体动力事业的客观实际和发展基础,找准重点关键,制定针对性策略,强化优势长板,狠抓基础短板。

加强前沿探索,强化原始创新能力。航天科工六院把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瞄准科技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更从“卡脖子”问题清单和国家重大需求中提炼和找准基础科学问题,以应用倒逼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支撑应用。航天科工六院描绘了“一个目标三步走”和“一四三六五”发展蓝图和路线图,以战略规划领跑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抓手,形成“3+12+N”创新组织架构,三大创新平台,12个技术分中心,N个创新团队,凝聚合力在固体发动机设计、化工与材料、智能智慧等领域进行系统创新,引领各分中心专业技术多维度创新。近年来,航天科工六院共获评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部级创新中心、15个集团级创新中心,成为国资委原创技术策源地,进入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能力成为行业领跑者,发明专利量达到580件,实现中国专利奖发明专利优秀奖历史性突破。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当前,我国很多关键领域和产业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如高端芯片、操作系统、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基础材料等,一旦受到管制断供,就会面临生存困境。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力量和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航天科工六院形成科技自立自强37项任务专栏、105项行动任务,加快部署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变革性、颠覆性技术研发。航天科工六院充分研判国内外行业专业技术发展状况,印发“十四五”先进固体动力系统、推进剂及装药、先进材料、试验测试、智能制造与物联网等五个专业规划,建立“十四五”规划项目库,进一步突出专业技术引领,推动规划项目进入各类指南。2021年,航天科工六院投入研发经费同比增长19.38%,获批国家重大工程经费支持再创新高,35项产品进入航天科工集团白名单,推进剂功能助剂、高性能纤维材料、轻质高强囊体材料等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强力推动航天防务装备产供链基础能力提升。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当前,企业普遍在科技创新中存在分散、重复、低效,创新绩效激励机制定向发力不够等体制机制问题。一是重构技术体制,建立科技委、专业技术委员会、专业组三级技术接力体制,明确其职能、定位、内涵,形成战略、规划、计划、项目硬链接机制。二是推动重大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实行“揭榜挂帅”,让人才把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三是健全基础研究投入支持机制,设立航天科工六院科技创新基金,形成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创新投入机制。四是加快完善科研诚信和监管机制,加强对科研诚信、学术不端等行为的监督、查处和惩戒。目前,航天科工六院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军民“双线”科技创新加速融合,形成基础研究、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标准体系、数字赋能等“多赛道赛马”的浓厚创新氛围。“十三五”期间,航天科工六院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省级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发布5项国家标准、9项国家军用标准、33项行业性标准,双创团队获国家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1项。

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当前,航天科工六院高水平人才不足、结构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一是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育用留机制,树立“尊重理解、工作育人”的人才理念,让各类人才都能施展才干、脱颖而出,进一步深化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强化质量、贡献、绩效的价值导向,并在全院开展年度“重大贡献奖”评选,树标杆、立典型,营造良好用人氛围。二是面向有关专业科学前沿组建联合实验室,瞄准航天复合材料、特种高分子等领域,联合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搭建联合实验室,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加强科技联合攻关。三是面向有关产品产业链构建战略合作框架,积极对接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先后参与北京、湖北、陕西、内蒙古等省市热点区域产业布局,加速航天领域成果产业化。近年来,航天科工六院各类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聚集,30名专家进入国家部委专家组,50余人进入省、自治区科技专家库。

使高质量党建始终成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保障

航天科工六院自创建以来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和重大成就,正是源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源于一代代航天科工六院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忠诚担当。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发展我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职责所在,是加强自主创新、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制胜法宝,是实现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航天科工六院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两级党委坚持完善“第一议题”、坚决落实“第一责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主动用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批示武装科研人员头脑,指导科技创新实践,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科技创新工作与党建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做到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巨大力量。坚持把党组织建在重大工程项目一线,深化党员突击队建设,在国家重大攻关任务中拿出过硬成果、展现担当作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教育和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务实、开放、进取,主动担负起时代和历史赋予的科技自立自强使命。

“最强的智,是众智;最大的力,是合力”。面向未来,航天科工六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恪守“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初心使命,砥砺“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的勇毅担当,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知重负重、担当作为,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