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思政实践】筑牢高校国防教育的思想基础

思政实践

作者:陈化水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工部长、副教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是我们党总结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全面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思想引领,持续提高舆论引导,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国防育人独特功能,不断筑牢新时代国防教育的思想基础。

筑牢国防教育的思想基础,要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加强思想引领,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强基固本,就是要把习近平强军思想作为思想灯塔和精神旗帜,不断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历史证明,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弱的重要标志。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青年学生素质能力、培塑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强大力量的战略之举和长远之策。为此,高校要全面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回应和及时化解青年学生各种思想困惑、疑惑和迷惑,引导青年学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廓清思想迷雾、明辨是非标准,真正发挥其“精神上的主心骨、理论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作用,筑牢青年学生心系国防,立志报国的思想根基。

筑牢国防教育的思想基础,要持续提高舆论引导。提高舆论引导,就是要积极营造国防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为此,高校要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将国防教育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要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的独特作用,让青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国防意识。要抓好校园文化这个主阵地,将国防教育融入日常教育管理。通过国防社团活动、国防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图片展、军事项目比赛、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等形式,增强青年学生国防体验感,在愉悦的国防知识体验和参与中,强化学生使命担当;要抓住退役大学生这个“关键少数”,发挥优秀退役大学生榜样引领作用。

筑牢国防教育的思想基础,要不断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是我们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回顾历史,斗争精神是我们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秉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气魄,“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斗争意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艰巨。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背景,面对全球日益突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生逢盛世,也重任在肩。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已经成为了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新时代新征程,高校要引导青年学生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韧斗争意志,主动迎接各种风险挑战,肩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和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本文系广东省国防教育重点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融合发展创新机制研究(课题编号:SKL21ZD03)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思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