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党建创新 > 思政实践 > 正文

【思政实践】确保每一堂思政课都鲜活解渴

思政实践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能否有效果,教师至关重要。教师如何加强自身本领建设,提升课堂魅力,增强课程亲和力和针对性,让青年学生听思政课“甘之如饴”而非“食之无味”,汲取知识“酣畅淋漓”而非“度日如年”是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责任和时代要求。立足课堂这个育人主渠道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广大思政课教师应更加积极有为,确保每一堂思政课都鲜活解渴。

重视学生反馈,讲学生想听的思政课。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是包括思政课在内一切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思政课,要让学生想听,首先就要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具体讲述形式有兴趣,最重要的就是与他熟悉的知识点触类旁通,“隔空互动”。因此,思政课教师在备课环节首先就要重视“备学生”。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知识点讲授方式甚至案例运用,决不能“一案到底”、“放之四海而皆准”。正所谓“因材施教”,在思政课亲和力的增强上,更需要老师充当学生学情需求、思政课教学要求和国家育人要求的桥梁与纽带,积极重视学生反馈,满足学生期待,讲出学生想听的思政课。在了解学生学情方式上,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借助传统手段走访、调研、座谈、提问等,更要直面学生需求,通过各类现代信息收集工具,采集学情信息,灵活调整课程讲授方式和语言表述形式。只有精准备课、精准授课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课程的期待,有效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主动自觉想听能与其“梦幻联动”的思政课。

优化教学手段,讲学生愿听的思政课。生硬的教学方式和陈旧的教学手段,不仅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育人效果,甚至会消解和瓦解思政课课程形象,使课程效果大打折扣。想要提升课堂“到课率”、“抬头率”,让学生愿意听、主动听思政课,教学手段的优化必不可少。除了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常规运用,随着新时代教改理念的发展,翻转课堂、自主学习、体验式学习、沉浸式学习以及VR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理念和手段不应被排除在思政课教学之外。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中的发挥不仅能够加深其对知识逻辑的内化理解,更能使教师及时查漏补缺,夯实教学效果,巩固育人成效,形成鲜活及时的教学反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借助一些智慧课堂的第三方教学平台,实现和学生在课堂上实时大数据互动,比如通过“词云”等呈现方式,快速找到学生对某些关切问题的“关键词”,做到及时回应,精准解惑。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有益、时代化教学手段的补充,是增强课堂亲和力、拉近师生课堂距离,使学生愿意听思政课的必要举措。

加强内容感召,讲学生爱听的思政课。“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道理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能够把握好“道理”,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首先,想要学生真听真懂真信,入耳入脑入心,就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一定要严把纪律关,必须严于律己,坚定信仰,立场鲜明展现学科自信和理论自信。其次,想要讲一堂精彩思政课,从内容上感染人、打动人、吸引人,还要时刻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学识魅力,能够借用真理的力量,化用自身理论积累,运用优美专业语言,以良好的学术形象和个人魅力征服课堂,吸引学生。同时,还要求思政课教师能够与时俱进,时刻更新教学素材,借此与学生保持关注问题上的同频共振。最为关键的是,思政课教师要善用教学素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史”内容、时政前沿都汲取为滋养课堂的有益内容,让学生在浩瀚的中国文化中,在砥砺的革命奋进中,在奋蹄扬鞭的新时代中,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成长成才的紧迫度和思政课程的温度。讲学生爱听的思政课,就要加强内容感召,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应在课程内容上守好责任田,目标清晰久久为功。

我们要培养的人才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而思政课是青年成才过程中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关键课程和重要保障。确保讲好每一堂思政课,让每一堂思政课都鲜活解渴,使思政课真正成为青年人成才的精神之钙是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担当。(作者:汪闻涛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张尧]
标签: 思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