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中国品牌 > 品牌智库 > 正文

直面临床一线难题

人类的终极福祉就是生命与健康。文理工农医,医学是距离生命健康最近的科学。因此,医学科学研究天然富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属性。梳理医学与科研的关系,统筹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是“四个面向”和“健康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科研是医学之体,医学是科研之用。回顾医学发展史,医学的背后都有科研的倩影。古今中外,医学与科研交相辉映。科学研究成果持续转化为医学知识,极大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清代名医王清任,持之以恒进行人体解剖研究,历时42年著成《医林改错》,开中医解剖之生面,极大拓宽了中医对脏腑的认识和理解。20世纪,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以及“中心法则”的提出,将人类对于遗传病的认识拉近至分子水平;21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遗传病的基因治疗迈入新纪元。

医学发展史中,此类科研助力医学发展的案例不胜枚举。反过来,医学的实践亦可以反哺科研。临床的疑难杂症,往往孕育着重大的科学问题。

临床上,恶性肿瘤之所以危害严重,在于其增殖失控和侵袭转移。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卞修武教授针对这一临床难题,创造性提出“肿瘤微血管构筑表型”,用大量翔实的实验证据证明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侵袭转移和复发的“种子”细胞。卞教授正是基于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凝练出肿瘤血管构筑异质性的重大科学问题,是医学实践反哺科研的典范。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对于新时代广大的医学科学工作者来说,直面临床一线难题,便是我们的完美之路。20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在全国爆发,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顾方舟带领团队挖山洞、建实验室、开发疫苗,以身试药,顺利研发出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为中国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建立不朽的功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来势汹汹,我国医学科学工作者日夜奋战,完成病毒序列的鉴定;齐头并进,埋头抗体与特效药的研发。

人类与疾病的抗争只有现在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要求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之问,直面一线难题,自觉将科研工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融入医学发展中,护佑人民安康,不负伟大时代。

统筹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还需要做好新时代医学科学研究接班人的培养工作,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医学科学人才。作为国内医学教育体系排头兵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于新时代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给出了“协和答案”。

2021年7月4日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在毕业典礼上勉励协和学子涵养“尊科学济人道、寓高贵于朴实、以天下为己任、助众生求福祉”的“协和精神”。同年9月的开学典礼上,王辰院校长再一次谈道,“协和医学院已有百年历史,率先将科学医学(Scientific Medicine)引入中国,‘尊科学济人道’,引领和推动了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以科学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人道目标的实现”。如果说,毕业典礼是学子的最后一课,那么开学典礼是学子的开学第一课,在这两节分量很重的课堂上,科学得到了她该有的尊重。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既是对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大师精神的总结,也是对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毫无疑问,这也是新时代医学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所在,广大医学科学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所在。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科学家,也必将产生伟大科学家;伟大时代呼唤伟大医务工作者,也必将产生伟大医务工作者。只要紧紧扭住“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个牛鼻子,将自身发展融入到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去,就能答好医者的时代之问。

(作者:陈厚早,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