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理论 > 正文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治经济学,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学科名称,蕴含着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的重大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革开放40多年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不仅上升到理论层面,也上升到学科高度,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崭新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因素,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题是讲好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指导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实践证明,如果没有深厚的基础理论作支撑,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指导上,就难以提高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加强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是当务之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属于中国独有的创新理论,诞生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服务于世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利于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讲述好中国故事,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内在机理,把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展现给国际社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来就主张“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即从现实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问题出发。在当代中国,“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在根本上就是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这是思考和探究中国经济改革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足点。

“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就是立足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际,从实践中发现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所在,并找出解决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从“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到“问题意识”、从“问题意识”到“问题倒逼”,既是解决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也是中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路径。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飞跃,就要赋予其崭新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使之成为指引新时代中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理论。这是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的重大创新。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这里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中发生着两个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是如何科学对待的问题;二是如何丰富发展的问题。在“科学对待”上,要深入研究和准确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的基本观点,做到“四个分清”,即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在“丰富发展”上,当代中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理解的视域比以往更为宽广,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新的理论滋养,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特色。这些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丰富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关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飞跃,就要积极开展“术语的革命”,完成从提炼和总结实践经验到发展成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转变。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到发展“系统化的经济学说”,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习近平经济思想,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美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以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特征的“术语的革命”和创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术语的革命”、在于中国话语的阐释。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资本论》的科学成就时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马克思十分看重《资本论》中“术语的革命”的科学价值,《资本论》第一卷中的三个“崭新的因素”,就表现在剩余价值、劳动二重性、工资的本质“术语的革命”上。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学领域原创性的“术语的革命”主要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富裕、对外开放、民营经济、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等。这些原创性的“术语的革命”,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崭新的因素”,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话语和学术范式的显著标识。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飞跃,还应该体现在“中国特色”上,构建凸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学术话语体系。当前中国经济学界的话语、规则、观念、标准等大多是西方的。同时,中国本土的学术话语、语言、概念、范畴、思想文化等则相对弱化。因此,开展中国经济学的“术语的革命”,构建凸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具有鲜明时代性、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和大众性的学术话语体系,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又要注重从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进步或文化发展的动力,一方面来自这个社会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另一方面则来自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中,坚持中国特色就必须坚持构建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避免对西方经济学或各种应用经济学的过度依附和局限。中国学者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因此,在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汲取别国有益经验的同时,要发扬中国特色和民族风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必须有一支理论功底厚实、研究视野开阔的本土化的经济学家队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界逐步形成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术团队。这一学术团队,既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又有对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模式的深刻反思。这一学术团队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非常重视汲取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精华,同时又掌握我国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并用于创造性的研究工作。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生力量和希望之所在。

(作者系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