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复合概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所谓“富裕”,是指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发达状态;所谓“共同”,是指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满足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旗帜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不渝把摆脱贫困、推进富裕作为自己的执着追求。我国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了从目标愿景走向伟大实践的百年跨越。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落后状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接续探索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面对积贫积弱的落后状况,面对拯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现实呼唤,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选择、正确选择。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曾指出,“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要使“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面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政治前提,也是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社会条件。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使农民尽快摆脱贫困、解决温饱问题进而实现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现实的迫切任务。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耕者有其田”“打土豪、分田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有效的政治教育和人民动员手段,也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必要条件和主要手段。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开辟了广阔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反复强调共同富裕特别是农民的共同富裕。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党在农村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1955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早在1943年,毛泽东就曾提出,“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就是逐步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也是在1955年10月,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明确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这种共同富裕,是有把握的,不是什么今天不晓得明天的事。”
实现共同富裕,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是一场接力探索和创新。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此后,江泽民进一步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提出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胡锦涛则强调“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行程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但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特别是取得了总体小康水平的重大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意涵丰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其重要内容之一。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史。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题中应有之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这十年,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共同富裕的初步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是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迈出的有力步伐。共同富裕,一头连着全面小康社会,一头连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跃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由此,党中央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即从2020年到2035年,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1年8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和实际消费水平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立命为生民,奋斗为共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内容,把“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强调党只要“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重要命题和重要论断,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境界和治国理政智慧。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贫穷是人类的顽敌,是世界各国治理的难题之一。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
扎实推进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要始终总揽实现共同富裕全局,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行顶层设计、作出战略规划、制定政策举措、协调各方利益,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其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区域发展的平衡性、行业发展的协调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包容性、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再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下,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向纵深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最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团结奋斗。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搞了几百年,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到现在共同富裕问题仍未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与此相对照,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历史性地解决了十四亿多人口大国的绝对贫困问题,正意气风发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事实胜于雄辩。不懈团结奋斗,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光辉范例。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