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大家谈 > 正文

经济大家谈 | “双碳”目标下县域绿色发展的新思路

“县域生态振兴”系列专家解读之七

经济大家谈

县域生态振兴”系列专家解读之七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张琦,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冯丹萌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积极担负大国责任,在树立起大国风范的同时,也为自身制定了更为艰巨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转型。县域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的基本支撑点,同时也拥有较丰富的生态资源,可谓是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强大“供应商”。在新的发展目标之下如何更科学有效地推进县域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县域生态振兴,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双碳”目标下县域生态环境治理为何重要

在当前“生态化”“绿色化”的发展大趋势下,多行业、多领域的互相配合成为区域综合发展的重要指向标。县域作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关键连结点,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同样面临新的转型。

县域生态环境治理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决条件。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宜业是支撑。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依托县域大产业来支撑、来配套、来带动。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为此,“十四五”时期,要以县域为单位,进一步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保障。

县域生态环境治理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疏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决守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就要首先从生态环境入手,营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

县域生态环境治理是推进“双碳”目标的关键发力点。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县域在新一轮的发展建设中,根据自身的现实情况与地理环境,探索建设与自然融为一体、低碳和谐发展的新型县城。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不挖山、不填湖,不破坏原有的山水环境,保持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充分利用县城自然环境,推进生态绿道和绿色游憩空间等建设的有序规划,实现县城风貌与周边农林牧业景观有机融合。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也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促进县域经济健康、绿色、低碳发展;不仅符合现阶段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需求和趋势,也是“双碳”目标推行下的县域发展有效模式。

进一步完善县域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实现绿色转型与生态振兴

县域生态环境治理包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环节。现阶段,需要统筹考虑、精准定位、动态实施,构建多维立体的现代化治理格局。

增强县域生态环境治理普法宣传。要进一步完善县域生态环境法律补位,强化法治审核,保障生态环境整治制度供给,针对全县年度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特别是文明城市创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五共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管线专项整治等出现的涉法事项,开展法律咨询,提出法律意见。要深化法治宣传,激发生态环境整治共同参与度。注重向重点行业、社会公众开展普法宣传;依托地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新媒体,推送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及案例,鼓励广大民众、社会团体参与生态环境整治活动,引导人们崇尚节约、低碳生活。

畅通县域生态环境多元治理途径。一是要强化县域各部门协作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可以构建分工型合作模式,针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任务或项目,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形成多级治理合力,组织多个部门相互配合,细化分工、落实责任,确保治理质量。二是要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中介、企业和公民为主体的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合作治理模式。要撬动金融创新力量,带动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治理环节,充分发挥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作用,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发展基金、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等金融工具带动市场生态治理参与度;要加大对县域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等主体的金融支撑,推动形成绿色农业产业链;还要加强资源要素向农业绿色技术创新领域倾斜,激活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内在动力。

构建县域绿色产业链。在绿色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驱动下,我国县域发展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思路。一要把县域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载体,作为对接城市与农村的“中介”渠道和桥梁,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二要坚持破旧与立新并举,以县域为区域单位,强化县域经济,做好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适时根据实际情况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三要在生态环境改善治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的融合互促、互相支撑,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引导县域经济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后发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循环产业。四要根据县域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县域生态工业链、生态农业链和生态旅游链,通过乡镇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建立起与乡村产业的紧密联系,夯实县域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和带动力;五要聚焦农村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增强县域生态环境治理整体水平,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快补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同时要促进生态公共产品价值的转化,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和乡村生态振兴。

“县域生态振兴”系列专家解读

经济大家谈 | 新发展阶段推动县域生态振兴意义重大

经济大家谈 | 以县域生态振兴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经济大家谈 | 县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优势

经济大家谈 | 把握县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时代价值

经济大家谈 | 如何走好中国特色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经济大家谈 | 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推进县域生态振兴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