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评论 > 正文

发挥消费券提升信心效用

在发挥消费券短期内稳消费重要作用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用好消费券在改善消费预期中的作用。首先,要发放更多非定向的消费券;其次,要对中低收入群体在发放消费券时辅之以其他的配套措施;再次,要加大服务领域的消费券实施力度;最后,要以消费券为杠杆,提升消费信心。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经济的主要拉动力,也是当前推动经济运行回归正轨的重要发力点。为了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不少地方政府日前推出了消费券。这对于进一步稳定消费预期、巩固提高消费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当前的消费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今年1月份至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下降1.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86.7%。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二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8%,比上季度增加0.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度增加3.6个百分点。消费预期转弱,是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因此,消费券的发放是有必要的。数据显示,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全国前10的城市从今年4月份开始,至今共发放近70亿元的消费券。应当说,这些消费券对拉动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有调研显示,消费券的杠杆率达到3.4至5.8,也就是1元的有效消费补贴可以带动3.4元至5.8元的新增消费。消费稳,则市场稳。

要稳定消费,关键是要稳定消费预期。从消费预期转弱的现状来看,在发挥消费券短期内稳消费重要作用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用好消费券在改善消费预期中的作用。为此,要对消费券做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多管齐下。

首先,要发放更多非定向的消费券。当前不少消费券规定了固定用途,用于特定的消费。从实际情况看,限制用途客观上会影响消费券的核销率。这就需要向居民发放更多非定向的消费券,赋予消费者更大的商品和服务选择权,显著提升消费券的核销率。

其次,要对中低收入群体在发放消费券时辅之以其他的配套措施。现有大多数消费券要求消费者支付一定的消费额才能享受,这客观上导致了不同收入群体消费刺激的逆向效应。中低收入者是消费倾向最高的群体,为此可考虑针对相关群体发放无消费门槛的消费券。这些特定群体不限制消费金额,可以直接使用一定的消费券,以此稳定和改善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预期。

再次,要加大服务领域的消费券实施力度。一方面,对于耐用品,消费券发放在达到一定额度后有可能出现效用的边际递减。一个家庭在一定时期内购买的家电规模总是有限的,但服务是重复的,通过消费券拉动服务并不会对未来服务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城乡居民的服务消费复苏还滞后于商品消费复苏。为此,可以考虑加大服务领域的消费券力度,把更多的消费券用于服务领域。比如,在推动家电下乡的同时,通过发放服务消费券加大服务下乡的力度。

最后,要以消费券为杠杆,提升消费信心。在实施短期的消费券这一政策的同时,应加大结构性政策调整力度。比如,将消费券实施与稳市场主体结合起来,尤其是与稳定服务领域的中小企业结合起来,避免形成“企业困难—就业恶化—收入放缓—消费低迷—企业困难”的负循环,切实改善消费预期。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