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大国基理 > 正文

【大国基理】优化体制机制 激发基层干部活力

大国基理文章配图

作者:刘帮成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一个大舞台,基层工作更是千头万绪。基层工作压力大、难度高、强度大、时间紧、任务重几乎已成为常态。基层干部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前沿,也是贯彻各项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紧紧抓住基层干部这个关键,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夯实人员配备,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让广大基层干部“累并快乐着”。

优化体制机制,优化科学管理。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需求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以“一刀切”的数字化指标方式简单考量。这就要求对我国现行体制和运行流程进行改革创新,完善与基层工作实际相匹配的权责体系。第一,探索建立权力清单,赋予基层一定自主权,比如,县级及以上政府要依法制定乡镇政府权力清单,明确赋予乡镇(街道)与其服务范围相匹配的职权;第二,规范责任清单,划定责任边界,明确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责任,让问责有法可依,推动基层政府从“无限责任”转为“有限责任”;第三,完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上下级部门间的要素对接,使基层有能力承接下放的职能。与此同时,要规范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为提供优质基层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优化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化解基层干部“疲态”,从根本上说,仍须健全完善制度,不断增强制度刚性。一方面,要完善激励保障制度,积极营造回报与贡献相适应的公平性环境。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遴选优秀基层干部进入中央、省级、市级机关,通过上挂、下派、平级交流形式,让基层干部到不同岗位上发挥作用,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厘清福利发放标准,落实加班补贴、加班调休制度,保障基层干部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完善绩效考核,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上、下、进、出”的标准;完善容错纠错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既要鼓励干部探索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又要及时纠正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过失,让“从严问责”有章可循,保护干部的干事激情。

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基层干部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智治”支撑作用,善于运用智能化手段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推进工作流程智能化再造,基层政府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实现数据归集和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腿”;优化电子政务顶层设计,通过整合多方面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同时提高基层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夯实干部队伍,提升治理胜任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方面,要探索解决基层政府人手不足的问题,壮大基层干部队伍。加强对于基层部门的编制政策倾斜;对基层干部编制数量进行动态管理、科学配置;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和依托政府购买服务解决人手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本领。

[责任编辑:赵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