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浙江杭州气温突破40摄氏度。当日,全国有31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刷新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极值……
最近,中央气象台连续10多天发布高温预警,四川、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河北等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18日夜间至20日,四川盆地、云南、贵州至黄淮、江淮一带将自西向东出现一次明显降雨过程。受降雨影响,南方地区高温范围将明显缩小,强度减弱;但预计7月18日白天,新疆沿天山地区和南疆盆地、陕西东南部、北京南部等地部分地区仍有35—37摄氏度高温天气,7月20日后南方地区高温将再次发展、范围扩大。
6月以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多天。河北、河南、天津、云南、四川、浙江等地共有238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月极值,7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河北灵寿(44.2摄氏度)、藁城(44.1摄氏度)、正定(44.0摄氏度)和云南盐津(44.0摄氏度)日最高气温达44摄氏度以上。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月以来(截至入伏前),我国平均高温日数5.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综合强度为1961年以来第六强。
今年夏天为何那么热?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约0.4摄氏度,为1979年以来最高。国家气候中心指出,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大气环流异常则是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袁媛介绍,今年6月以来,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形成了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在暖高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加之在大范围高压带的作用下,空气较为干燥,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热浪事件。具体到我国,目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为今年6月以来南方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此外,由于副热带高压携带的水汽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度较大,体感温度也会更高。
高温天气做好防暑降温(延伸阅读)
本报记者 申少铁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8日 第 08 版)
出现高温天气,长时间在室外作业或运动的人,容易出现中暑,严重的会引发热射病。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华栋介绍,中暑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一开始体温正常或略升高,核心体温达到38摄氏度以上时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症状。中暑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逐渐发展为昏迷伴四肢抽搐,严重时会发展为热射病。朱华栋解释,热射病是指人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温调节出现问题,自身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去,导致体温不断升高,造成一系列器官功能损伤,尤其是大脑损伤,死亡率较高。
哪些人是中暑易感人群?朱华栋说,包括对体温不敏感的人、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等。一些需要长时间在室外作业的工人、户外锻炼的运动员等也容易出现中暑。
预防中暑,关键在于降温。朱华栋建议,选择穿轻便、宽松的衣服,尽量在室内或阴凉处。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到较凉爽的早上或晚上。喜欢户外锻炼的人,在热天最好减少锻炼强度,如果出现心跳加速、喘不过气等情况,要停止运动,到阴凉处休息。平时要及时喝水,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不建议大量喝冰水。一些室外作业的特殊工种,要做好严密的防暑降温措施,尽量避免高温时段作业;如果工作中出现身体不舒服,应尽快找阴凉地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