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是国民经济系统中的重要信号,物价稳则经济稳。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叠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急速上升,近期虽有所下跌,但依旧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外部输入性上涨,给国内稳物价工作带来不小压力。通过坚持保供稳价,扎实推进一系列增产保供举措,实现了物价稳定。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CPI同比上涨2.5%,上半年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7%。6月份,PPI上涨6.1%,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在国外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国物价运行总体平稳,成绩来之不易。
我国物价保持稳定,是各方面政策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优势持续发挥作用的共同结果。从政策方面看,我国高度重视重要大宗商品和重要民生产品的保供稳价,在遵循供需规律的前提下,打出保障供给、稳定物价、科学监管政策“组合拳”。按照“量足价稳”原则推进粮食生产,把确保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针对大宗矿产品资源属性特点,持续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建设,促进重要矿产品安全供应、价格基本稳定。以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强化市场预期管理为重点,多措并举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加强统筹调配,保障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生产稳定。
从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看,我国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组织多样化、供应链条运转衔接顺畅,是应对外部输入性价格上涨、保持国内物价稳定最大的底气所在。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复工复产、稳产达产进程加快,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对物价保持稳定形成有力支撑。6月份,制造业PMI回升至50.2%,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行业景气面继续扩大,积极因素不断积累。6月份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1.3%,比5月份上升7.2个百分点,企业生产循环速度较上月明显加快。
当前,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仍然较强,欧美短期内摆脱通胀难度较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市场预期有不小的干扰,欧美经济体加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经济的良性回归。从这个视角看,保持我国物价稳定,对于确保全年经济平稳运行、为助企纾困赢得宝贵时间、进一步拓宽政策发力空间都具有重要作用。稳物价,事关大局,我国有经验、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当前,关键是要保持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推动各项保供稳价举措落细落实。
一是持续完善价格监测机制。灵敏的价格监测机制是稳定物价的“最先一公里”。着力点是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拓展分析方法,对国际大宗商品以及国内重要民生产品价格变化情况进行系统监测,把稳定物价和助企纾困结合起来,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及时掌握价格波动信息。对出现的苗头性信号,要及时引导、及时处置,避免形成风险点。
二是持续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实践已经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供稳价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把各类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是保供稳价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要持续巩固保供稳价工作成效,在做好政策落实的同时,强化政策储备。加大稳产增供力度,确保市场上重要民生产品供应充足。加强产销衔接、做好应急预案、对困难群众及时发放补贴。同时,完善国内大宗商品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多措并举引导市场预期。
三是持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企业信心关系到经济循环畅通,是稳物价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前期稳定经济大盘的系列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随着政策效果显现,企业信心恢复进程也在加快。未来一个时期,要不断强化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综合运用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等各类政策,让企业积极扩大再生产,确保物价持续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