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2亿人,高技能人才逾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26%。这足以表明,不论是人数规模还是就业形式,技能人才在中国制造建设中都发挥着核心作用。青年一代作为技能人才的后备力量和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推动中国制造、助力我国迈向世界强国的时代使命。激励年轻人走技能成才之路、技能报国之路,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充沛的动力;培养有为的高技能青年技术人才、发挥职业教育效能,才能为祖国制造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塑造青年一代的匠心态度、工匠精神,才能让精益求精的理念融入时代发展,创造更多的中国奇迹。
技能报国,大有可为。青年技术工人赶上了好时机,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再到职业教育法,国家相继推出支持政策,为建设青年技术工人队伍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今年全国总工会表彰的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奖者中,产业工人比重超过四成,许多国防、装备制造业的青年代表更是成为耀眼的技术新星。年轻的他们已收获不凡的成绩,用扎实的奋斗书写着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动人篇章。
技术育人,技能练兵。“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产业工人后备军的主阵地,其核心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目前,全国共有技工学校2492所,在校生达420万余人,每年向社会输送约百万名毕业生。技工学校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供给基地,是技能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渠道。希望技工院校充分发挥技术育人的核心作用,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坚持校企合作,向青年技工提供专业技能知识,保证他们毕业后与对口企业无缝对接。
此外,职业技能竞赛也为青年技工提供了技术练兵的大舞台。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比赛,不仅可以激励更多的年轻人重视技能、学习技能,增强当工人的荣誉感,还可以带动青年技工整体形成合作争先、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行业明星活跃在全国或世界级技能大赛上,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他们用绝对的技术硬实力,体现了新一代技能人才的新风貌。
青春之歌,匠心传承。放眼全球,一些工业化较早的国家获得长足发展,无不依靠工匠的勤奋探索。“德国制造”的经久不衰与其工人群体专注、严谨的工作品质密不可分;意大利产品的设计感和体验感源自工匠对细节的把握和对质量的追求。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更是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业大军,在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中贡献了重要力量。
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种坚守本心、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态度。在今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转型升级压力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的新内涵。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青年技工需要胸怀匠心,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争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传承各行各业的优良作风。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我们热烈盼望青年一代顺应时代需求,向中国制造业进军,向技术一线进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付卓,80后,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目前关注青年研究,负责职业院校培育等科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