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大国基理 > 正文

【大国基理】以党的全面领导筑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支撑体系

大国基理文章配图

作者: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民政部研究基地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颜德如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联,再一次强调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当前,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以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走向光明未来的重要前提,也是根本保障。

以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

党的全面领导能够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从全局层面而言,党的全面领导在国家治理中肩负着指明治理方向的责任,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发展、共命运的关联共同体,二者是相互促进、齐头并进的有机关系。深化党的全面领导能够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亦能丰富党的创新理论内涵。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可直接借鉴的治理经验不多,其治理实践是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展开的,并以先行试点、进而推广的模式逐渐形成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特色性的中国治理之道。这既不是对于西方国家治理经验的照搬照抄,也并非是西方模式的中国化,而是在实践探索中的全新创造。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实现了许多西方国家无法做成和办成的大事。近年来,中国在遏制疫情蔓延、应对自然灾害等工作中表现优异、成效显著,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智慧。

党的全面领导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无论何时,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将各族人民群众的需求置于第一位,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也仍存在亟待改进的不足之处。站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的新征程起点上,面对新矛盾和新挑战,只有继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才能成功防范化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跳出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陷阱”,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怀揣着更高的期待。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必要条件,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且精细化程度更高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满足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改革的成果惠及到更多人,增进人民福祉。

党的全面领导能够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思想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21世纪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不断进行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指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进社会革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此外,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进行自我革新、自我突破,并及时调整执政方针,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进而能够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构架。

中国着眼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的全面发展,基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下,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并且做出了与之相应的部署安排,体现了党中央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战略思想。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要义与最大优势,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与关键所在。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至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党组织作为国家治理的关键主体,应该而且必须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率先开展自我革新,推进自身现代化,才能将党的优势持续不断地转化为治理效能,才有能力推动和保证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治理现代化是由单一主体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如今,单一主体难以应对日渐复杂的社会发展格局,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必然趋势。在多元共治的模式下,要始终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治理的核心主体,加强党协调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的能力,科学地协调党和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高效地开展改革与创新,提升多元共治的实际效果。重视政府、市场、企业及公众等治理主体的作用,鼓励支持其作为重要力量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中。

全面从严治党。法律是一切治理行为的最底线,能够有效防止公权力的越位、缺位。我们党取得诸多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效地应对了各个时期的风险挑战。首先,健全党内法规体系。将党的组织纪律转化为明确、成文的法律法规,推动党的领导法治化,使执法机关和执政行为有法可依。其次,强化依法执政观念。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固树立法治意识,熟悉、遵守法律制度。同时,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调节人民群众之间矛盾的能力,减少政策执行异化的现象。继续深入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肃清不良现象。最后,完善党内监督体系。通过加强上级和舆论监督、受理人民群众信访举报、严格开展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将监督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始终,尽量将不合规、不合法的治理工作扼杀在摇篮中,提高发现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将监督落于实处。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形成了特区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各具特征的伟大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提供了滋养。首先,学习典型榜样人物。党的百年历程孕育了一大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榜样人物,诸如李大钊、焦裕禄等,要学习典型人物的优良品质,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其次,积极开展“四史”教育。通过召开理论研讨会、举办专题展览、开展党史知识竞赛、表彰优秀党员等活动,营造学党史、知党史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接纳优秀的有志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鼓励党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勇于承担起推进治理现代化的个人责任。最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社会所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人民群众的行为和价值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引导作用,同徳治有效结合,将国家的价值目标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指引。

夯实人才支撑。干部队伍是党的中坚力量,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好人的主观能动性,着力建设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助推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首先,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培训。定期开展有关工作技能和思想理论的知识培训,如影子培训、新媒体平台运营培训等专题培训,注重培训的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确保培训实用、有效。同时,注重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的发展,中国越来越需要懂技术的高质量人才。其次,激发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中国共产党有9500多万名党员,要充分发挥党员尤其是优秀党员干部、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激发党员同志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将服务人民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自警自省,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要提升党员干部工作容错度,支持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工作创新,将自身所学应用于实际治理工作中。最后,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从中央至地方,各级党组织都应培育储备一批后备人才干部,以实现人才队伍的良性结构配比。鼓励党员干部下基层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其对于基层治理、国家治理的政治敏锐性。此外,致力于将我国的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以人才工作创新为内驱动力,将优秀人才吸纳进党员干部队伍中,确保干部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

建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之时,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当前,中国已经具备了体制保障、物质条件和精神力量等优势,而最为重要的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进一步深化党的全面领导,以确保在新的赶考路上行地“快”且行地“稳”,努力实现新发展和新成就,为世界提供中国治理经验。

[责任编辑: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