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在《中国网信》杂志2022年第4期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对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网信领域中央企业职责使命,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任务。努力建设好信息“高速”,打造全球最大5G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73万余个,双千兆覆盖用户超1亿,不断降低全社会信息技术运用门槛;全力运营好信息“高铁”,推出超高清视频、VR/AR、云游戏等特色业务,拓展超7000个5G垂直行业商用案例,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从个别场景、个别环节“点状应用”,向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全场景、全环节“深度渗透”。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正在引发全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基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数智生产力”正不断替代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机械生产力”,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信息技术加速民生服务普惠便捷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5G发展按下“快进键”。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技术特征,使其在保障复工复产、改善民生服务、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日益发挥关键作用。
在助力复工复产方面,以5G为代表的通信技术是支撑企业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以及应对突发灾情的重要手段。面向疫情防控,基于通信网络的远程会议、远程办公等应用,逐渐成为疫情防控期的必备要件,有力支撑企业安全有序开展生产经营,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加速防控手段推陈出新。在深圳前海,中国移动推出的“5G+无人防疫车”不仅具备巡逻监控、物资运输、防疫宣传等多项功能,还实现了无人化、零接触的红外测温及园区消毒,极大降低保安、保洁等一线作业人员暴露感染风险。面向应急保障,中国移动“翼龙大型长航时无人机”通过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搭载空中无线通信基站,解决了暴雨期间光缆毁断、基站断电带来的通信大面积受损难题,满足了灾区用户紧急语音通话需求和应急指挥需求。
在改善民生服务方面,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多项服务日渐普及,推动5G成为传递民生温度的关键载体。面向基层教育,中国移动打造的“5G网络大课堂”助力农村及贫困地区孩子实现与城市孩子上“同一节课”的梦想。通过5G网络,同学们不仅可以听到老师声音、看到老师形象,还能参与课堂真实场景,进行双向无时延课堂互动,切实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学校更好辐射。面向医疗普惠,中国移动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联合打造全国首个5G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基于“5G+远程B超”“5G+全息会诊”等技术,可支持病人在突发现场或急救车上提前诊疗,为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争取宝贵生命时间;同时,依托“5G+高清视频”“5G+全景视频”等技术,可实现重症监护治疗病房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监测及病人家属无接触探视,提高医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丰富精神生活方面,“5G+4K/8K”超高清、“5G+XR”等创新应用,成为培育多彩文化的广袤沃土。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移动依托“5G+8K”技术,实现超高清直播和三维观赛功能,为观众带来360度视角自由切换的“身临其境”体验;依托“5G+AI+XR”等新技术,成功打造多位奥运冠军数智人,构建现场主持人与数智人实时互动的XR演播室,推出用户可生成专属虚拟形象沉浸体验冰雪文化和运动项目的“冰雪小镇”应用,持续满足、引领新时代用户大规模个性化需求,通过信息技术让冰雪运动焕发出新魅力。
5G无人机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执行植保任务。
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生产运营全流程全环节,丰富的实践经验促使智能机器加速迭代升级,传统产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在提升产业效率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解决当前产业集约化水平偏低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使农业产业链标准化、规模化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加迫切。针对这一现状,中国移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吉林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合作,打造全国首个盐碱地智慧农业项目。利用5G网络和无人机等智能设备,让农作人员无须深入田间,就能根据5G无人机自动巡航回传的农田观测数据进行农作物长势分析。同时,农作人员还能远程操控多台农机,不受时间限制地开展自动播种、灌溉、收割等作业,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大幅提升。
在改善生产环境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营造安全绿色生产环境,促进煤矿、制造等工业企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解决。针对采矿业普遍面临的安全风险高、污染排放超标、招工用工难等痛点问题,中国移动与河南焦煤集团联合打造全国首个5G绿色无人矿山项目,通过5G与边缘计算、V2X车联网、机器视觉等技术融合,打造远程挖掘、矿卡自动运输、矿区精准测绘等创新应用,实现露天水泥矿区铲、装、运全程无人操作,有效替代传统人工劳动和高能耗设备,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营造“零污染、零事故、零伤亡”的新型矿区生产环境。
在创新生产模式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打破专业分工壁垒,持续孵化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例如,中国移动与浙江久立特材公司联合打造的XR未来工厂,通过在厂区全面部署5G专网、边缘云,支持全工厂实现“数字孪生”、全流程生产精准控制和智能化质检,解决了特种金属精确性、安全性要求极高和各国标准不一的难题,生产工艺取得重大突破,特种金属综合生产成本降低25%,产品不良率下降30%。疫情期间,工厂通过“5G+AR+VR”远程监造系统实现了全景沉浸式参观巡检,为海外客户提供“现场监造”全新方式,成功拓展美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多个市场。
中国移动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建设5G基站。
全力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社会性工程,只有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汇聚各方力量,强化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生态创新,才能切实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更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当前我国正面临芯片、基础软件等“卡脖子”难题,5G、算力网络等优势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亟待提升。为此,中国移动积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建立联合创新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补短板、锻长板。针对“卡脖子”问题开展深度技术攻关,成功研发自主可控的物联网芯片和物联网实时操作系统,填补无线云化软件等多领域产业空白;积极布局5G、算力网络等优势领域,“以网强算”助力我国在计算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实现关键领域的技术引领、自主可控,全力构建产业发展先发优势。
在应用创新方面,当前信息技术对各行业核心环节的渗透程度仍有不足,部分关键典型场景与通用能力的规模拓展较慢。为此,中国移动成立粤港澳、浙江、江苏三大创新研究院,与产业链龙头企业携手,围绕生产、生活等方面,聚焦需求迫切、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重点方向,共同探索技术应用典型场景,精准突破产业痛点、难点、卡点。目前已打造“5G+能源”“5G+港口”“5G+矿山”等多个行业的标杆应用,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商用,不断加速成果扩散和价值转化,切实推进以用促研、规模突破。
在生态创新方面,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构建能力开放平台、打造创新生态需求愈加迫切。为此,中国移动构建了开放共享的智慧中台,积淀了基础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安全认证、精准定位等内外部优质能力,提供统一封装、灵活调用的能力服务,打造“AaaS+”发展生态,助力全社会“上云用数赋智”。目前中国移动智慧中台已汇聚超300项共性能力和600PB价值数据,月调用量超100亿次,赋能应用超2100个。
面向未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正步入走深走实的关键阶段,中国移动将锚定“创建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新定位,勇担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责任,持续推进新基建、融合新要素、激发新动能,不断深化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速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民生的深度融合,努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承担更大责任、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