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全球经济 > 正文

在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挑战中把握发展机遇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面临重大威胁。美国等少数国家大肆采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举措,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全球通货膨胀高企,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加速收紧,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国际贸易增速预期回落,国际投资反弹势头中断。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给各国带来的机遇也更加广阔。

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挑战增多

一是美国经济衰退阻碍全球复苏进程。当前美国消费者信心已跌至70年来最低值,美联储加息政策拖累投资活动,政府债务高企削弱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美国经济衰退担忧加剧。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下调2022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不少金融机构预测未来一年美国经济衰退难以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滞涨乃至衰退,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活动,使饱受供给冲击的全球经济复苏之路更为艰难。

二是发达经济体激进政策加大衰退风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发达经济体误判市场需求和通胀形势,高度依赖货币刺激的增长路径,采取了超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美财政纾困救助总金额已超6万亿美元,至今年3月末美联储总资产规模扩张超过1倍,达到9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飙升的一大元凶。高通胀压力下,发达经济体无视其宏观经济政策的负面外溢效应,企图通过激进式加息为经济踩刹车、控通胀,使全球经济健康增长前景蒙上阴影。

三是全球经济复苏不平衡拉大南北鸿沟。发展中国家普遍财政货币政策空间不足,疫情控制能力有限,整体经济复苏步伐缓慢。发达经济体从超宽松快速转向收缩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资本外流加速、贸易环境恶化,拖累其经济复苏。在疫情、高通胀和紧缩经济政策环境下,全球近70个国家12亿人口面临粮食、能源、债务危机,南北鸿沟进一步拉大。

四是美等发达国家逆全球化举措扰乱全球经济增长。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不断将经济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搞“脱钩断链”,筑“小院高墙”,企图通过垄断、封锁、壁垒,阻挠产业链正常调整,干扰他国创新发展,维护自身霸权地位,严重破坏了多边规则和国际合作的良好环境。同时,美欧部分国家一味迷信实力地位,利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主导优势肆意挥动制裁大棒,极大削弱了全球化理念、机制的稳定性和可信度。

五是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安全事件严重冲击国际市场。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和天然气储备国。俄、乌两国合计向全球供应超30%的小麦和大麦,以及75%的葵花籽油。两国也是钯、钛、铂、铝、铜、镍等金属矿产和氖、氪、氙等惰性气体的主要供应国。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粮食、能源、金属矿产等大宗商品供应趋紧、价格飙升,对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带来较大挑战。同时,惰性气体和金属出口禁令造成电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半导体等行业原材料短缺,使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供应链困境雪上加霜。

抓住新形势下的新增长机遇

危机会带来失序,也将催生变革。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酝酿,全球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关键期,所蕴含的机遇前所未有。

第一,数字经济打造发展新引擎。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疫情加速了线上经济、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发展,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增速亮眼,发达国家规模可观,数字经济拉动增长作用进一步凸显。主要经济体加强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加大数字创新支持力度,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内部迭代更新和跨产业协同。同时,数据跨境流动、数字服务税、数字平台责任、数字货币等数字规则议题受到重视,为优化监管、规范发展累积基础。

第二,绿色转型凝聚发展新动能。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丧失、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主要经济体推出绿色发展战略和投资计划,涉及能源转型、清洁交通、绿色就业、绿色金融、绿色科技、可持续发展国际规则等多个领域。发达国家试图借此助力经济复苏,发展中国家也力争实现跨越发展。市场机构预计,到2030年,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域将涌现7万亿至11万亿美元的投资机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三,产业链重构催生发展新契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产业链分工构成中总体处于不利地位,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布局具有明显的浮萍特征,转移、调整是其深入推进的必然过程。此轮产业链重构呈现出多元化、区域化、本土化显著特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促进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进一步融入地区产业分工,摆脱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推动全球化向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广阔机遇。

第四,金砖国家团结协作增添发展新能量。今年6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期间,金砖五国就重振全球发展事业、搭建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加强供应链合作和粮食安全合作、实施贸易便利化措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可持续发展、推动金砖扩员等达成广泛共识,向世界发出了铿锵有力的“金砖声音”。特别是新开发银行成立以来,批准了超过300亿美元的80多个项目,为促进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5年,新开发银行将提供300亿美元支持成员国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继续为发展中国家深化务实合作、克服共同挑战提供助力。16年来,金砖机制日趋完善,合作深度广度持续拓展,不断将发展中国家的正义主张、共同诉求和共同利益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积极因素。

第五,区域合作给世界经济带来新支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汇聚亚太地区10多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约一半,生产总值占全球约1/3,在消除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同东盟的合作也不断加深,货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和投资蓬勃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发展规划对接不断深入,双边自贸区3.0版建设加速,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

为推动全球增长作出中国贡献

面对复杂的地缘政治安全形势变化和日益严峻的全球发展环境,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郑重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以系统、整体、协调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应对发展挑战、凝聚发展合力指明了方向。今年6月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期间,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了推动全球发展的务实合作举措,中方还公布了32项成果清单,率先就落实全球发展倡议采取了行动,为聚焦发展议题、加大资源投入、推动共同发展搭建了平台,作出了表率。在推动全球复苏、实现新增长新发展过程中,中国将以自身行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着力保持经济向好态势。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围绕市场主体实施宏观政策,纾困解难、固本培元,实行精准调控,提高政策效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帮助市场主体复元气、增活力、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打通供应链堵点,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中国动力。

二是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习近平主席强调,“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深入推进实施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重大战略,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创新思路、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有益经验,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利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与世界共享超大规模市场的机遇,以中国自身发展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三是着力开展高质量对外合作。深化金砖国家战略沟通协调,在更多层级、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开展“金砖+”合作,适时启动金砖扩员进程,为推动共同发展凝聚更多力量。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持续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与欧盟共同努力推进中欧投资协定批准进程,为高质量贸易投资合作拓展新空间。

四是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不追求一枝独秀,不搞你输我赢,也不会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空间,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增添动力。在世界动荡变革期,中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空间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要牢牢扭住内需这个基本点,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着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同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实现更加强劲更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和互利共赢,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增添全球经济复苏动力。

五是着力营造稳定的全球经济金融环境。面对部分国家将贸易手段、金融工具和科技优势武器化的趋势,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极限施压、极限制裁的做法,充分发挥二十国集团在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的作用,积极推进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改革进程,推动构建稳定有力、可持续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最近发表题为《从严峻威胁到衰退中的全球避难所》的文章指出,中国及其市场已成为“金融动荡的避难所”和“全球经济的巨大希望”。面对“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我们要高扬互利共赢之帆,把稳团结合作之舵,稳步推进全球经济复苏和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作者徐步系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王嘉珮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潘旺旺]